鲁西崛起大家谈|让县域经济在鲁西崛起中走在前开新局

2022-06-20 21:03:2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全省要紧紧围绕“走在前、开新局”,着力抓好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营商环境、民生、生态等十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还专门提及“实施新一轮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行动,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功能区和省级新区”。

近年来,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郑济高铁、雄商高铁、聊邯长高铁建成通车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聊城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十四五”正是聊城奋力赶超、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

为深入学习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着力建设富强、创新、开放、美丽、幸福、奋进的“六个新聊城”,为聊城在新一轮鲁西崛起中“走在前、开新局”,大众日报聊城新闻、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聊城市社科联联合开设“鲁西崛起大家谈”专栏。本期客户端刊发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李继伟的来稿。

让县域经济在鲁西崛起中“走在前开新局”

    □ 李继伟

    近年来,聊城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在上个月公布的“山东2021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结果”中,东阿县被评为“高质量发展进步县”。但整体来看,聊城县域经济发展依然普遍存在经济体量偏小、区域发展不均衡、县域二产占比偏低等问题。

    当前,黄河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新一轮鲁西崛起行动的启动以及郑济高铁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建设为聊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各县域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舍我其谁的担当,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作风,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应着重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干事创业,首要是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既重“优”又突出“勤”,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聊城市是孔繁森同志的家乡,全市各级干部更应该主动担当、积极奉献,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锤炼过硬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将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

    进一步通过创新推进动能转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上,县域经济支柱型产业承担着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任务。各县域支柱型企业必须以创新为导向,进一步强化与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对接,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利用高水平研发平台的科技优势和高水平专家的专业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各级各部门应切实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落实到位,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让企业更多地通过市场手段调配资源,更多地关心、爱护企业家,为企业家营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培养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县域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

    进一步强化园区支撑。各县域园区应加快推动形成“专业化定位、市场化机制、平台化支撑”的发展机制,提升园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结合“制造业强市”发展战略,明确园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引导园区骨干企业有机嵌入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推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找准发力点、结合点,重点突破制造业发展瓶颈,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增强县域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彻底改变当前全市各县域二产占比普遍偏低的局面。

    进一步推进县域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我省扩需求“十大行动”之一,新近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为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明确了发展路径。各县域应以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为主要抓手,通过科学合理的渠道,加快提升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我省已明确提出今后的城镇化发展以“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为方向,各县域应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以实际行动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聊城市在2021年度山东省各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获得了第三等次第一的好名次,成绩来之不易,全市上下更应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突破创新,重燃“天下不敢小聊城”的豪情,以着力建设富强、创新、开放、美丽、幸福、奋进的“六个新聊城”,作为深入学习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以再次呈现“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繁荣景象为目标,为聊城在新一轮鲁西崛起中“走在前、开新局”贡献积极力量。

    (作者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

鲁西崛起大家谈”专栏现面向社会征稿,要求如下:

1.稿件要紧紧围绕省党代会提出的鲁西崛起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怎么看,怎么办”的主题展开,字数控制在800—1500字之间;

2.征稿不仅面向聊城市各级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人员,同时欢迎全国专家学者、社会名流和热心市民等各界人士建言献策、踊跃投稿;

3.截稿时间为2022年8月31日。

投稿邮箱:dzrblcxw116@126.com 联系电话:13864022229(薛良诚)

责任编辑: 梁利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