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情长,不负所托,邹平“滨滨学堂”圆满收官

大众日报记者 姜斌

2023-08-29 16:38:4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8月25日,邹平市“滨滨学堂·邹菁课堂”第二期的学员们顺利结课,这也标志着2023年“滨滨学堂”暑期儿童公益课堂项目圆满收官。时光荏苒,夏日情长。“滨滨学堂”历时近两个月,剪纸、阅读、绘画、机器人、口才、唱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技能,获得成长,度过了充实快乐的暑假。

“以点带面”打造“家门口”的暑期公益学堂

“共青团的滨滨学堂真好,孩子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拓展综合素质,还可以交到很多新朋友,每天孩子特别愿意去上课。”一位家长朋友开心地说道。一方面,“滨滨学堂”对许多没有时间看管孩子的双职工家庭作用非常大,另一方面也为很多困境家庭的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渠道,这些孩子在假期确实需要有人进行功课辅导并拓展才艺。

暑期以来,邹平团市委聚焦全市儿童群体实际需求,着力缓解假期青少年儿童看护难题问题,以“团组织+志愿者+青少年儿童”的托管服务模式,实施“滨滨学堂·邹菁课堂”暑期青少年关爱项目,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为让项目发挥最大成效,邹平团市委广泛调研,精心选址,依托县域城区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邹平市博物馆)、村(社区)办公地点、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精心打造“滨滨学堂”25处,实现16个镇街全覆盖,把课堂服务送到“家门口”,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服务、安全、阵地有保障的“全过程管理”暑期乐园。

“‘青'心守护”凝聚“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

“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生,感谢‘滨滨学堂’提供的平台和机会,让我能够把所学所悟传递给邹平的小朋友们,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也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滨滨学堂·邹菁课堂”的学堂班主任小李说道。志愿者是“滨滨学堂”的主体力量,邹平团市委暑期共计招募志愿者150余名,举办各类特色活动180余场,服务青少年和家长1000余人。

一是发挥团市委组织动员能力,发动社会化力量积极参与,联合向暖工程·“邹菁课堂”公益项目合作单位,招募并聘任“滨滨讲师”8名,开发设置了特色课程表,并为讲师制作了徽章、赠送了教具。

二是以“青鸟计划”为依托,发动邹平籍返乡大学生报名参与,吸引了来自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志愿服务团队参加,营造出“校地合作、社会欢迎、学生踊跃”的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氛围。

三是积极挖掘本地育人资源,同邹平市第一中学、邹平市第二中学强化工作联动,鼓励引导23名高三毕业准大学生志愿者报名参加担任“学堂班主任”;联系8名大队辅导员走进课堂为孩子们带来精彩的课堂体验。

“缤纷课堂”开启“立德树人”新篇章

除了课业辅导、阅读、美术、音乐等常规课程,邹平团市委致力于开发特色课程,为“滨滨学堂”儿童搭建专业的素质教育平台,让孩子们全方位成长成才。

在益智课堂上,有趣的艾克瑞特机器人小颗粒编程课程让孩子们动手实践完成自行车搭建,锻炼了大家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技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科普航空知识,为孩子们生动讲解飞机的构造,激发点燃了孩子们的航天梦想,让热爱科学的种子悄悄在孩子们心中萌芽。在国学课堂上,“滨滨讲师”悉心指导孩子们学习书法,让孩子们在一笔一画间感受传统文化的妙趣。在围棋课堂上,专业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学习围棋文化、围棋礼仪、围棋知识,在对弈中训练了大家的逻辑思维和心算能力。在口才、舞蹈课堂上,让孩子们培养自己的特长,收获了自信和勇气。同时,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邹平博物馆、长山民族魂纪念馆、邹长中心县委纪念馆等文化教育基地,沉浸式开展红色教育。

蝉鸣不止,夏日悠长。这个夏天,“滨滨学堂·邹菁课堂”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发展,在这里,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健康快乐成长,度过了一个安全充实且有意义的假期。邹平团市委将积极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搭建高质量的学习平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邹菁学堂”,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青少年的浓厚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保驾护航。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姜斌 通讯员 夏倩 报道)

责任编辑: 姜斌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