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陪你过大年丨胶东花饽饽:今年流行“吃”老虎
大众日报记者 李媛
2022-01-31 08:07:1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刚才又接了两个单,乌鲁木齐的要20箱,海南的要50箱,明天赶出来。”1月15日,周末时间,“囍我我”花饽饽店里莱西市花饽饽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迟金艳异常忙碌,她一边制作着手中的老虎花饽饽,一边接订单安排生产计划。
迟金艳说,进了腊月之后花饽饽的订单就源源不断,她和店里的师傅基本上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周末就没有休息过。“我们的订单全国各地都有,随着花饽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我们的订单量也是水涨船高,今年增长了40%左右。”迟金艳说,目前她已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客户订单近万份。
花饽饽又称“花馍”、“面塑”、“民间面花”。在山东胶东地区,家庭里很多重要的时刻都离不开花饽饽,给老人祝寿送“寿桃”,订亲买上一对“鸳鸯”……。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蒸上大大的花饽饽,寓意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早在2009年,胶东花饽饽民俗就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莱西花饽饽技艺作为胶东花饽饽的一个分支,经莱西市姜山镇姜山三村迟家人150多年5代人的传承和创新,技艺日臻完善,已成为胶东地区花饽饽的代表之一。
迟金艳作为迟家的第五代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的她自幼便萌生了要让这一祖传技艺发扬光大的梦想。2016年,迟金艳放弃了建筑行业的高薪回到家乡,全身心投入到这一祖传技艺的研究和传承中。
和面、醒面、揉面、造型,不一会儿工夫一只活灵活现的“金老虎”花饽饽就在迟金艳手里诞生了。
“别以为这一个小小的花饽饽制作很简单,实际上从选料、磨面、制作引子到造型、醒发、着色一共要经历12道工序,哪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迟金艳说,传统花饽饽所用的着色颜料好看但不能吃,小作坊制作更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要想把花饽饽做成大产业,必须要健康化、规模化、标准化。
因此,迟金艳注册成立专业花饽饽食品公司,并请专家教授研究改进配方,采用劲道的上等面粉再配以山鸡蛋、蜂蜜等原料,让人咬一口就能“粘”住嘴巴。针对传统花饽饽所用着色颜料好看不能吃的问题,迟金艳又创新采用菠菜、火龙果、紫薯等蔬菜水果汁做花色,让花饽饽不但看起来赏心悦目而且吃起来更加健康美味。
“老面”引子发酵、人工捏做造型和面花、大铁锅蒸制……在一丝不苟传承手工技艺精益求精的同时,迟金艳大胆融入时尚元素加强造型创新,同时推出“私人定制”花饽饽很快打开了销路,得到了消费者认可。
怀着对花饽饽的喜爱与对老手艺的传承,2019年,迟金艳自己出资打造了胶东第一家花饽饽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珍藏实物368件,有不同时期小麦种植的生产工具、馒头制作工具,还有花饽饽文化的资料史料。
“春塑凤凰戏牡丹,夏塑蜻蜓沾荷莲,秋塑蝴蝶恋菊花,冬塑喜鹊保平安。”迟金艳靠灵巧的双手,将300多年前胶东花饽饽的制作技艺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花饽饽真正让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我们的文化自信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润,让花饽饽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是我毕生的追求。”迟金艳说。
手造人说
让花饽饽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
莱西花饽饽制作技艺传承人迟金艳:把花饽饽的味道留下来并传承给后人,是我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希望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学习制作花饽饽,在习得一门致富手艺的同时,能更加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传承振兴传统手工艺,不仅有助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育工匠精神。因此,下一步,我计划加强与当地职教中心的合作,培养出更多专业技师壮大产业力量,让花饽饽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张浩 签审: 刘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