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 |“战麻斗士”李桓英辞世,想起鲁迅一句名言

大众日报记者 周学泽

2022-11-29 08:01:2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周学泽

11月2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于2022年1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李桓英先生辞世,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1936年8月,重病中的鲁迅在《这也是生活》里写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李桓英在麻风病防治领域很有名,但在专业领域之外,很多人对她是陌生的。李桓英老人去世,之所以让笔者想起鲁迅先生这句话,是因为李桓英和远方一个个“我”息息相关。

我有“两段”关于麻风病的记忆。一是我小时候生活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普遍对麻风病不理解、害怕和歧视。村里有一位麻风病患者,大家都很惧怕,村民将这种病唤作“大麻风”,因为方言的问题,“麻”和“魔”同音,似乎更添了此病的严重程度,大家都害怕被传染。那时候年龄小,并不明就里,只觉得人们不但怕患者,而且对他的家人也一块躲避。多年之后,他的孩子长大之后,曾对人倾诉被“麻风病父亲”改变的人生,那是无法言说的痛。

二是工作之后,有一年跟着有关部门的同志到一个“麻风村”去慰问,对此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麻风村”在一个离城市有点远的山坡上。慰问的一位同志说:她是第二次来这里,第一次去麻风村,和已经病愈的麻风病人握了握手,谁知晚上回家,爱人不给她开门,让她先洗漱再进门。她的这句话,说的仍是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在“麻风村”,笔者看到患者已经痊愈,病情不再发展,但麻风病人扭曲变形的手掌,却深深地烙在脑海里。

“麻风病”是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古老疾病,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其致病原因并不复杂,是感染了一种叫“麻风杆菌”的特殊病菌所致,这种病有记载已有3000多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无法克服它。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有52万同胞遭受着麻风病的折磨。得了这种病的人,手脚和皮肤会溃烂萎缩,整个面部塌陷、五官扭曲,看起来十分恐怖。

疾病有多可怕,李桓英就有多伟大。李桓英57岁投身麻风病防治,为麻风病人坚守和奉献了40余载,用一种“短程联合疗法”,将麻风病年复发率控制在0.03%,大大低于国际组织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这基本相当于终结了“麻风病”。我所看到的那些痊愈的麻风病人,现在知道是得益于李桓英的治疗方案。

李桓英的人生经历,也让人充满敬意。1958年,37岁的李桓英瞒着在美国定居的父母家人,拒绝了世卫组织高达9000美元年薪的续约,辗转回国。她说: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国人,我的归属就是我的国家,我必须把最好的年华献给祖国!她将毕生精力奉献给麻风病防治事业,改变了十几万病人的命运,自己却终身未婚、孑然一身。2016年12月,李桓英入党,她说,“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我会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2021年,她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了“时代楷模”称号。

云南省勐腊县罗索河对岸数十个村庄,曾经饱受麻风病折磨,得益于李桓英的治疗,患者全部治愈。1990年4月13日“泼水节”,摘帽的麻风村改名“曼喃醒村”,这在傣语中是新生的意思。在央视视频中,一位痊愈者握着李桓英的手说:我在土地埋了20多年,是李教授把我从土里拔出来了。李桓英安慰一位患者说:吃了这药,就不传染,别人说传染,也不要紧。村里的人都唤李桓英为“妈妈”,从中可看出这些人“生命重生”般的喜悦和对她的尊敬。

有人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像李桓英先生,把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麻风病研究和治疗,最终有效治愈麻风病,是一位业务精深又有爱心和勇气的一代名医。

生命在尊严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每个人所散发出的能量有大小之别。有的人就像太阳一般温暖,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平安的消息,李桓英正是这样一个人,她以自己的才华和大爱,让人们对谈虎色变的麻风病免除了社会恐惧,仅此一项,这就是一个值得让所有中国人感谢和铭记的人。

责任编辑: 王建国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