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亭丨一场机场音乐节里的资源盘活经——城市向“新”力观察①

大众日报记者 张兆友

2023-05-30 17:50:5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张兆友

有没有这样一场音乐节,登机牌作为演出门票,候机大厅担当安检通道,停机坪成为观演地?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5月27日—28日),青岛艾可什机场音乐节满足了乐迷们的上述愿望。

毫无疑问,这是一届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音乐节,也是继凤凰音乐节之后,为青岛再添一个重量级音乐节IP。为期两天的音乐嘉年华里,约6万名乐迷涌入流亭机场,向着自由热烈的人生“起飞”。

2021年8月,随着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转场运营,“服役”77年的流亭机场正式退出民航历史舞台。而放眼国内外,大型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利用从来都是一个难题。比如,一些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兴建的体育场馆,赛事过后却难逃被荒废的命运。就此谢幕还是另谋出路?这道难题,也摆在了流亭机场面前。

流亭机场并非退役机场追求转型的“第一人”,但机场音乐节这种形式,还是头一回。客观来讲,机场地势开阔,占地面积大,地面硬化条件好,同时安保疏散设计科学,围挡严密,也不用担心扰民问题,几乎符合一切举办音乐节的条件。流亭机场以音乐节开启新的历史单元,这一步,堪称退役民航机场华丽转身的经典之作。

音乐节带火的,不只是音乐。对于外地乐迷来说,抢到门票只是第一步,之后的机票、火车票、酒店等一系列行程同样需要提前预订。相应地,当地的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也会随之火上一把。本次音乐节期间,城阳文旅就为乐迷们倾心推介周边打卡游和餐饮住宿攻略,全方位带动文旅综合消费。

其实,早在音乐节之前,流亭机场的“续航”便已经起步。今年初,《流浪地球2》火爆春节档,流亭机场作为电影取景地,回到了人们视野当中。显然,流亭机场的一系列动作,都在指向“重生”的关键词:文旅。

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止退役的机场,一些工厂“退城进郊、退城进园”,给老城区留下了众多工厂厂房、设备等工业遗产。这些遗产,放之不管会占用土地资源,一拆了之又会抹掉工业文明的记忆,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从城市遗产到遗产城市,如何避免这些遗产沦为城市孤岛,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者“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

遗产的保护开发,实际上是一个资源再定位的过程。在山东,工业遗产转型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比如,位于济南站附近的胶济铁路博物馆,成为网红热门打卡地;青岛啤酒博物馆,开馆至今接待游客数量突破千万。这些老面孔非但没有破坏城市景观,反而摇身化作城市新地标,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事实一再证明,城市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累赘”和“包袱”,相反,它们是历史的馈赠和现实的财富。

很多时候,城市发展需要资源,不能只求“新”而忽略了“旧”,不能只顾“要什么”而忘记自己“有什么”。通过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源,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新增量,也可以存在于此。

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城市遗产如何再获新生,青岛机场音乐节或许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样本。

责任编辑: 蔡继钗     签审: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