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环境日丨德州:共治善治赢得水清鹭栖

大众日报记者 张双双

2023-05-23 09:20:3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一片片湿地绿意盎然、风光旖旎,一个个湖泊水清岸绿、鸟飞鱼跃,这是德州市坚持防治并举,举全市之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的生动见证。让绿水长流、生态长优,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

2019年、2020年地表水环境质量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2021年德州国控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6.7%,居鲁北地区第1位。2022年,全市12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境内主要河流国省控考核断面年均值达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标准,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50%,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水环境质量达到有记录以来最优值。

以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水长治”,打造生态水系格局

轻风吹过,平原县笃马河微波荡漾。“又见到了小时候河道的样子。”5月21日,笃马河龙门街道段乡级河长张和磊望着两岸景观,感慨地说,“以前这段河道环境不太好,这几年通过治理,水清了、景美了,群众生活质量也有了提高。”

河道大改貌,河长制功不可没。2017年,德州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总抓手,德州市坚持系统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初步打造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幸福河湖”,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自2019年启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工作以来,全市累计打造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41处,数量居全省第二,建成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53处,完成963处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创建。建成水利风景区16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1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市水利局荣获“全国河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庆云县“河长制+乡村振兴”模式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既要分散的河湖水库变净变美,更要它们畅连成网、升级为生态水系。 2022年,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现代水网”,为德州统筹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指明了方向。总投资115亿元的城区水系连通工程是迄今为止德州市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对岔河、减河、南运河、马颊河4条南北走向骨干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对沙杨河、头屯干渠、减马横河、横河等东西走向骨干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搭建“四纵三横”水网主框架,配套实施中心城区支流渠系贯通、生态及坑塘湿地、防汛排涝、雨污分流等工程,打造“五湖四海兴安德、四水三廊润州城”的生态水系格局。

2022年,德州围绕水系连通工程实施挂图作战,抢抓工期,横河、减马横河综合治理工程顺利竣工,马颊河引调水工程全线完工。市水利局聘请中国水科院编制《德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打造“三通六带”特色现代水网。

今年,全市计划投资51.7亿元,实施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德州市域连通西线项目、德州市城区河道引调水工程、德州市骨干河道引调水工程等47项重点水利工程,不断完善现代水网总体布局。

由“分治”到“共治”,全力打赢治水攻坚战

今年1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简报刊登了乐陵市强化协同治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经验做法。

乐陵建立起巡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闭环”工作模式。在推进水环境治理方面,他们加强横向协同联动,创新河湖连通、活水循环、正本治水的“三水共治”水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整合生态环境保护、住建、水利等部门力量,实现水环境治理由“分治”到“共治”的转变。与相邻的商河县签订《行政边界地区环境执法联动协议》,推动跨界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不断深入。这是德州以管理提效保障水环境质量提升的一个缩影。

德州在2019年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12个部门参与的德州市渤海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业委员会,全面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签订目标责任书,定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出台调度、通报、考核办法和约谈问责机制,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国省控河流断面县(市、区)责任制的通知》,将断面水质作为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一把手工程”,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治水责任,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把治水攻坚战打好、打赢,实现由单点突破到科学系统治污。

从达标到创优,好生态引得白鹭来

走在宁津县新河公园,柳树依依,河风习习。清澈的河水,泛着柔柔的光。白鹭飞舞,鱼儿在水草中游弋穿梭,一幅水清岸绿、碧波荡漾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周边群众表示,正是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才引来白鹭栖息。

“国家对水污染防治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工作不仅要达标,更要创优。”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王惠说。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十三五”以来,德州严格落实“水十条”,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治水工程项目建设是水污染防治“治用保”体系当中最关键的一环。德州每年在县市区梳理出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扩容、管网雨污分流、点源提标改造等方面,分别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提出“污染点源+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河流”的递进式治污模式。目前,全市共建设并运行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3处,总投资约15.64亿元,日处理能力达121.5万吨,每年可提供水资源约4.7亿吨。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郑东岩 闻芳 报道)

责任编辑: 蔡继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