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报告》:“十四五”末海上风电有望平价上网

大众日报记者 王建

2023-08-29 21:28:0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领域是“主战场”。在8月29日下午举行的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了《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报告》。报告分析了国际与我国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提出了我国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的四大战略,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报告综合67项关于我国碳中和情景的研究发现,到206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需要超过3000吉瓦,光伏装机容量需要超过2200吉瓦,其中海上风电和光伏在其中占据较大比例。“由于海上风电和光伏具有产业链较长,距离负荷中心较近,以及科技创新程度较高等优势,所以在我国的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经济结构升级,加速技术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和电力消纳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创新研究员王溥说。

海上风电和光伏建设不需要大片的土地,而且具有更高的发电功率、靠近沿海地区负荷中心以及与氢能海洋牧场等多种模式耦合发展等显著优势。2010年以来,海上风电发展迅速,其中我国无论是每年新增装机还是累计装机均为全球最高,2022年我国年度新增装机占全球份额达到70%,累计装机的全球份额达到44%。而海上光伏尚处于起步阶段,装机容量仍然有限。报告预测,“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和光伏的开发仍以近海为主,“十五五”期间将走向深远海。

在成本方面,报告认为,我国海上风电项目的单位建设成本与全球趋势相同,将快速下降,预计在“十四五”末期,有望在地方补贴到期后实现平价上网。相比之下,海上光伏项目的单位建设成本仍然远高于地面集中式光伏,暂时不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

基于对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报告提出了我国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的四大战略,包括将海上清洁能源与陆上的风、光、核、热、储资源进行综合调度的多能互补战略;通过特高压通道建设,在大区域尺度连接海上清洁能源基地与用电负荷中心的多区互联战略;通过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资源优势的多方共建战略;推动海上风能和光伏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快速发展的多元共赢战略。

报告还提出了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保持战略定力,加强国家层面宏观统筹和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大技术创新,推动海上新能源成本快速下降;加强模式创新,优化建设模式和市场机制;夯实基础能力,完善标准体系和配套支撑条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国海上新能源的全球竞争力。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建 报道)

责任编辑: 刘宪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