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阳谷落地见效

大众日报记者 薛良诚

2022-09-29 18:28:2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在9月29日举行的“聊城这十年•阳谷”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到乡村振兴时,阳谷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旭博说,乡村振兴事关亿万农民的民生福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阳谷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阳谷落地见效。

一是聚焦粮食安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阳谷是农业大县,粮食产量稳定在15亿斤以上。今年夏粮,在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克服去年洪涝灾害、小麦晚播、长势偏弱等不利影响,狠抓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取得总产7.8亿斤的好成绩,单产稳居全市第1位,高产攻关田亩产达811.1公斤,创全市历史新高,秋粮也是丰收在望。阳谷也将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突出“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阳谷贡献。

二是聚焦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振兴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阳谷全面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战略,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拥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9个,“聊•胜一筹!”品牌标识使用企业25家,均居全市首位。畜牧产业发展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视察肯定。聚焦肉鸡、生猪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了集种养、屠宰、加工、预制菜、冷链物流等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智慧畜牧阳谷模式”被中组部选入《乡村振兴实践案例选编》进行全国推广,承办了多次国家级、省级现场会。今年成功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荣获8个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且均为全市唯一,阳谷将以此为契机,强化乡村发展产业支撑,全面推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三是聚焦生态宜居,切实提升乡村面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绿化美化五大攻坚行动,着力打造“绿美净”的乡村新貌。累计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完成“双替代”10.16万户、农村改厕13.52万户、危房改造2687户,美丽庭院示范户达2.5万户,污水处理、天然气实现“镇镇通”,农村自来水集中供水率达到100%,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比如,选取郭屯镇投资1600万元,试点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实现了节水成效明显提升、用水成本明显下降的良好效果,在试点成功基础上,正在整县制推进,总投资3.5亿元,全面实现农村供水管理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

四是聚焦生活富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定期对全县脱贫享受政策户、动态监测户覆盖入户走访,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5564万元,“春和八里”集中推进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积极推动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档升级、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三资”清理完成全覆盖,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突破10万元。同时,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培育了一批爱农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抢抓“互联网+数字”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县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网络已初具规模。全县从事电子商务产业人员已超过6000余人,网络零售店铺达1000余家。2021年,全县电商零售总额达到12.77亿元,今年可有望突破20亿元,并呈逐步上升趋势。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近年来,阳谷县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未来将以工业化思路推进农业农村优势提升,大规模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托管,建设现代化大农场,同时通过发展工业经济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工人、城市居民,进而通过需求端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力争用5—8年的时间,把阳谷建成城区人口达40万人的中等城市。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我们将继续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努力让农业更强,让农村更美,让农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殷实。”杨旭博表示。(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薛良诚 报道)

责任编辑: 梁利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