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第一任夫人杨开慧是怎么死的

2017-01-06 07:35:1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为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离开了家。

他走后杨开慧只收到过一封信,此后,她只能从报纸上得到丈夫的消息。当得知毛泽东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与朱德会师,革命队伍扩大了,她为他们高兴。

但朱德的妻子伍若兰的牺牲却让杨开慧感到了一丝阴郁。那是1929年2月的事,国民党把伍若兰的人头挂在长沙城示众。

杨开慧为此写了一篇杂感,叫《见欣赏人头而起的悲感》,控诉敌人的残暴。

杨开慧又开始思念毛泽东了。秋天到了,天气凉了,白色恐怖让长沙城一片萧瑟,因为思念,杨开慧写了一首《偶感》: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心怀长郁郁,何日复重逢。

白色恐怖严重,她把这首诗藏了起来,五十八年后才得见天日。

杨开慧并不是一个只顾念儿女私情的人,毛泽东走后,她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孩子和老人——她和毛泽东有三个儿子,岸英、岸青、岸龙,她母亲向氏身体不好。她依旧坚持地下斗争,经常在长沙周围各县奔走,上传下达。

1930年,长沙的白色恐怖已经到了极点,湖南省委遭到破坏,被迫转移到安源,后又迁去湘南。杨开慧和省委断了联系。

其实,毛泽东一直想给杨开慧写信,但始终不知道她的通信处。1930年夏天,李立三掌握了中共中央的军事指挥权,他下令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攻打大城市,比如南昌和长沙。尽管毛泽东并不看好,但他还是得按照指示行动。

红军开始攻打长沙了,毛泽东率领军队来到了长沙郊区的田心桥。杨开慧此时不在长沙,她去了平江,但得知毛泽东的消息后,她立刻往长沙赶。

红军围攻长沙十六天,因敌我双方兵力强弱悬殊,始终未能突破敌守阵地。

9月,毛泽东不得不率部队离开了长沙城,南下吉安。不知情的杨开慧来到了长沙,一路上,她遇见了从长沙撤下来的农民赤卫队,这才得知,毛泽东已经走了。

她再次与日日思念的丈夫毛泽东失之交臂。

杨开慧回到板仓。杨老太太看到女儿回来,大惊失色,她告诉女儿,现在长沙十分危险,红军攻打长沙,何键十分愤怒,他正疯了一样到处抓人。

杨开慧却很冷静,她告诉母亲,自己还需要组织板仓一带的同志撤退,等一切安排好,她立刻离开板仓。

杨开慧知道,外面何键密探很多,她有地下工作的经验,行事十分小心,但一个五十多岁的侦缉员还是发现了她——他挑瓦罐在板仓附近转悠,一看见杨开慧立刻跑回团防局汇报。半夜,团防局派出了八十多人,将板仓杨寓团团围住。

杨开慧迅速烧掉了手上的机密文件。鹰犬们冲进了房间,逮捕了杨开慧和家中保姆陈玉英,一同被抓的,还有杨开慧和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杨开慧等人被押送到长沙,先后关在国民党警备司令部、清乡司令部和陆军监狱署。

何键得知杨开慧被捕欣喜若狂,他们扬言:“杨开慧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

他们想尽办法对杨开慧进行逼供,皮鞭抽、木棍打、竹签扎、杠子压,可是翻来覆去,得到的也只有三个字:“不晓得。”

在他们看来,杨开慧是一个危险分子,因为她不但经受住了审讯的折磨,还总是想尽办法对狱中的难友宣传革命道理,鼓励大家要经受住考验,不怕牺牲,坚持斗争。

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气节,这是毛泽东之妻的风骨!

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曾经是湖南省内响当当的人物,他的门生遍布全省,他的影响力在他死后依旧很大,杨开慧被捕后,共产党组织多次营救,社会名流、各界群众也要求何键当局释放杨开慧。

开慧被捕,全国舆论为之哗然,蔡元培、章士钊等知名人士纷纷发电报,要求保释杨开慧,南京政府也曾致电何键,嘱其缓刑。

可何键恨透了毛泽东,他怎么愿意放过杨开慧呢,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征询叛徒任卓吾的意见。任曾经是中共湖南省委常委,他说:“攻心为上!何不动员她与毛泽东离婚。把离婚声明登在报纸上,对毛泽东、地下党组织,会是一个重磅炸弹!政治上就是一大胜利。以此为不杀杨开慧的条件,对社会名流也好搪塞。”

任卓吾来到监狱劝杨开慧:“你年纪轻轻,上有老母,下有孩子,要好好想一想,何苦执迷不悟跟着毛泽东呢?只要你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获得自由。”

杨开慧说:“我杨开慧把自己跟毛泽东的关系看得比生命更宝贵。头可断,血可流,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你们是痴心妄想!”

任卓吾灰溜溜地走了。

何键听闻杨开慧不肯照办大为震怒,在他看来,杨开慧这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他放出舆论,说:“毛泽东的堂客不杀,别的政治犯都可以不杀了。”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从容就义,时年二十九岁。

她是毛泽东家族牺牲的第二位亲人。

杨开慧牺牲,毛泽东痛苦不堪,要知道,杨开慧是因他而死的啊!如果她不是毛泽东的妻子,如果毛泽东不攻打长沙,如果夫妻二人可以相见,一起去干革命⋯⋯人生没有如果,杨开慧二十九岁去世,毛泽东却还有很长的革命路要走。

1930年12月,他得到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时,直觉得五雷轰顶,甚至需要警卫员扶着才能站住,他给杨开慧的亲人写信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毛泽东开始了漫长的对杨开慧的思念。

1957年,毛泽东接到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怀念烈士柳直荀的一首词后,当即和了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高亢遒劲,荡气回肠。

杨开慧死后,毛泽东对开慧的母亲十分照顾,他让儿子们去看望外婆。

1962年,杨母去世,毛泽东给杨氏亲属写信,提及杨开慧,依旧称她“我亲爱的夫人”。

(本文据毛新宇新著《毛泽东三兄弟》)

责任编辑: 郭爱凤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