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这种常见坚果,能预防肠癌!
科普 | 2025-09-28 19:25:31 原创
黄鑫 来源:大众新闻
你相信吗?我们经常吃的一种坚果,竟然能保护肠道健康。
近日,康涅狄格大学的科学家们在权威期刊《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上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揭示了核桃背后的一项健康秘密。
其所富含的特殊成分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一种强效的代谢产物——尿石素A,从而显著改善全身炎症状态及结肠微环境。
核桃,因其丰富的鞣花单宁而闻名。
鞣花单宁经过上消化道水解生成鞣花酸,随后借助肠道细菌进一步转化为尿石素A。
近年来,尿石素A以其优异的抗炎和抗氧化特性引发众多关注,但其体内生物转化及实际影响仍未被充分揭示。
该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39名50至65岁的受试者,设置为对照组与每日摄入56克核桃的干预组。
研究期间,所有参与者严格避开其他鞣花单宁类食物,确保实验结果的精准。
通过前后对比,研究者利用LC-MS/MS技术测定尿液和粪便样本,发现核桃摄入组尿石素A及其代谢物的水平竟然提升了超过25倍,这足以证明核桃在尿石素A生成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更值得注意的是,尿石素A含量较高的个体,其血清中多种炎症标志物水平均显著下降,提示系统性炎症水平得到有效缓解。
这一趋势在肥胖受试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暗示尿石素A可能在代谢健康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血液指标,研究还通过先进的成像质谱细胞术(IMC),对结肠息肉组织进行了细致的空间分布分析。
结果显示,尿石素A丰度较高者,其结肠内某些与结肠癌晚期相关波形蛋白显著减少,细胞簇的分布模式也发生了积极改变,体现出结肠局部环境的优化。
支持这些发现的还有体外实验:尿石素A显著抑制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TNF-α,进一步佐证了其抗炎效应。
总的来说,通过增强尿石素A生成,核桃不仅调节肠道菌群代谢活动,还通过降低炎症因子释放,改善了结肠及全身炎症状况。
对于现代人普遍关注的肠道健康和炎症相关疾病,这无疑提供了一种安全且天然的饮食干预策略。
日常吃核桃,记住这6点
1. 早餐可以加点核桃
早餐吃点核桃可增强大脑功能,提升大脑反应速度。富含核桃的早餐,可以急性改善全天的执行功能反应时间,并可能对记忆有延迟保护作用。
2. 核桃最好带着皮吃
核桃仁表面带有深褐色的核桃皮,最好带着皮吃。由于核桃皮中含多酚类等抗氧化物质,受高温影响和长时间储存会有所损失,一般生鲜核桃保留较多。
3. 每天2-3个就正好
核桃油脂含量并不低。建议坚果每周摄入量为50~70克,平均一天的摄入量为7~10克左右。折算成带皮的核桃,大约为2~3个。
4. 最好是现剥现吃
外壳不完整或已经出现裂缝的核桃,细菌和空气进入后,易导致核桃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变质。因此,核桃最好在食用前再剥开外壳。
5. 选择原味的核桃
核桃最好选择原味的,没有经过额外的加工,能够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同时也少了盐、糖的摄入。
6. 可把核桃入菜
核桃除了直接食用外,入菜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和紫甘蓝一起做个蔬菜沙拉。做米饭时也可以放上一把核桃,美味又营养。
资料来源:国际科学、大江网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理)
责任编辑:张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