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势丨一张“会跑”的办公桌,凭啥让网红城市淄博更有温度?
区势 | 2025-10-14 18:00:04 原创
徐晓会 来源: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从商东社区的居民楼走到社区居委会,短短一段路,对83岁的罗光臻老人来说却不轻松——腿脚不便的她拄着拐杖慢慢走,全程要花30多分钟,往往没到目的地就气喘吁吁。如今,这样的“烦心事”在淄博市张店区体育场街道有了新解法:一张“不固定”的“流动办公桌”,搬进了小区、守在了群众身边,把民生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也传递着直抵人心的温暖。
它没有固定场所,却总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它承载的服务看似琐碎,却精准对接了民生需求的“最后一米”。这张“流动办公桌”,不仅是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更折射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
一张“会跑”的办公桌,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从今年夏天开始,为精准破解商东社区辖区面积大、居民居住分散、人口老龄化占比高等实际治理难题,商东社区正式启动为民服务“流动办公桌”党建服务活动,让便民服务“开门营业”。
商东社区党委书记王亚男介绍,社区经过实地调研与居民需求摸排,优选温州大厦、建设花园、东一路39号院、淄建三生活区、都市家园等5个高频需求点位,明确服务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早9:00至11:00,将传统社区服务阵地“搬”到居民家门口,实现“居民少跑腿,服务多上门”。
在服务内容上,“流动办公桌”聚焦居民高频需求,既能现场为居民办理高龄认证、退休认证、独生子女认证、高龄补贴认证等民生业务,也能提供政策咨询、文化宣传、反诈宣传等便民服务,同时依托点位常态化开展志愿活动,为群防群治和优化社区治理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此外,“流动办公桌”的服务场景不止于小区。在八大局便民市场人流量比较大的节假日,它还变成了每晚7点后的“巡逻服务队”:5名街道工作人员轮流搭档城管、社区干部、市场管理员,带着手电筒、问题记录本穿梭在热闹的市场里,既督导商户规范音响音量、维护环境卫生,避免噪音影响周边居民,也随时回应游客问路、帮商户解答营业执照变更咨询,甚至记录“路灯不亮”“垃圾桶满溢”等问题跟进解决。
无论是小区里的“驻点服务”,还是市场里的“巡逻服务”,这张“流动办公桌”本质上是把“被动等待”的服务,变成了“主动上门”的关怀,让民生服务从“纸上”落到了“实处”。
回应民生痛点,让治理跟着需求走
“流动办公桌”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创新,而是基层街道直面民生痛点、主动破题的结果。它的背后,是对居民需求的精准洞察——当传统服务模式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时,治理方式必须跟着“痛点”变。
第一个痛点,是“老人办事难”。商东社区人口老龄化比例高,不少老人行动不便、不会用智能手机,往返社区居委会办理业务常遇难题:有的腿脚不方便需要让子女请假陪同,有的因材料不全跑两三趟,有的独居老人甚至错过补贴申请时间。“流动办公桌”把服务搬到小区里,用“面对面指导、手把手代办”,直接解决了老年人“办事跑远路、操作有障碍”的难题。
第二个痛点,是“服务与需求脱节”。传统社区服务多是“我提供什么,群众就接受什么”,易出现“服务没人要,需要没服务”的情况。淄博市张店区体育街道前期调研发现:有的小区老人多,需养老政策咨询;有的小区年轻人多,关注子女入学、社保转移;八大局周边则需环境与秩序维护。正是基于差异化需求,“流动办公桌”才分设两种服务模式,还会根据每月服务数据调整频次和内容——需求在哪,治理重心就在哪,这是其能落地生根的关键。
从“办事方便”到“心里温暖”,民生温度看得见
一张小小的“流动办公桌”,带来的不只是办事效率的提升,更让居民感受到了“被重视、被关心”的温暖,悄然改变着社区与居民的关系。
对居民来说,它首先解决了“办事烦”的现实问题。过去办理退休认证可能要“跑社区、排队、填表”,现在下楼遛弯或者买菜的功夫就能在路边办完,网格员还会主动帮老人复印、打印各种需要的材料。这种便利,让民生服务从“完成任务”变成“贴心关怀”。截至目前,商东社区“流动办公桌”已持续“开业”28期,累计办理各类业务近200次,直接服务居民超350人,不少老人笑着说:“这桌子比家里的还方便,心里踏实。”
更重要的是,它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流动办公桌”驻点时,居民不仅来办事,还会聊家常——“楼下健身器材坏了”“邻居孩子没人接”,这些“家长里短”成了社区了解需求的“活线索”;这种“面对面”交流,让基层治理从“冷冰冰的政策”变成“热乎乎的人情”,逐渐形成“有事找社区、服务在身边”的信任氛围。
长远来看,它还为基层治理积累了“精准化”经验。通过记录服务数据,街道能清晰掌握不同片区需求:哪个小区需增加养老服务,哪个路段需加强环境整治。基于这些数据,街道可调整服务频次、整合资源,形成“需求—服务—反馈”的循环机制。如今,“流动办公桌”已在体育场街道人东社区、广场社区等推广,未来还将建立固定服务机制,成为社区党建的特色名片。
这张“流动办公桌”看似微小,却像一缕暖阳,照进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它证明:基层治理的温度,不在于多么宏大的举措,而在于是否能贴近群众需求,是否能把“为民服务”的初心,落实到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次及时帮助里。这,就是“流动办公桌”最动人的民生温度。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徐晓会)
责任编辑:李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