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变“影棚”,商拍管理盼规范
大众新闻 王雨萌 张铭铭 2025-10-16 06:40:00原创

“美女,麻烦您让一下啊,谢谢!”
在我省沿海某景区海滩沿线,摄影师腰间“小蜜蜂”不时地传出请求和提醒。他们的桌椅道具沿海滩分布,有些延伸到浅水区。游客从这些“拍摄据点”穿行时,可能会不小心“入画”。
此类公共空间里的无形“禁区”并非个例。近年来,因社交平台出片和打卡文化兴起的商业拍摄成为一种新业态。从网红海滩、人气建筑到泉水街巷,关于公共风景资源如何分配、商业活力与公众权益如何平衡的问题仍然待解。
游客无奈——“为何每次都要我让?”
“肯定有影响。一往跟前站就被人要求‘往边上站一站’,没有办法。”在前述网红景观的海滩上,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游客无奈地说。
一位外地游客认为,景区有义务进行更专业的调度,“有旅拍是好事,大家来到一个地方都想留个纪念,但必须得讲究方式方法。”
同样的场景也在大明湖超然楼前上演。国庆假期,在超然楼前正面的空地上,十几个摄影机位错落排布,进入超然楼的主干道被部分占用,给现场大量游客带来不便。
“我绕了好一会儿,都不知道怎么进去。还是跟着前面的游客走才挤进去的。”一位河北来的游客说,摄影摊位应采取更灵活的机动设置,在满足拍摄需求的同时,为游客预留出清晰、便捷的通行空间。
济南市文旅集团于今年7月5日起,对包含大明湖在内的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商拍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划定商拍区域、实行限时20分钟拍摄,并收取保证金。工作人员透露,“在此之前,无序商拍导致的占道经营、强行揽客,甚至因为争抢地盘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景区有苦衷——“‘打野’摄影师归谁管?”
网红打卡地标火出圈,对景区的宣传和引流作用是巨大的。对景区管理者来说,这“泼天的富贵”背后有喜有忧。
需求催生商拍产业无序扩张影响游客体验,各类矛盾纠纷引发的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吐槽甚至成了当地负面舆情的重灾区。对此,管理方也使出了浑身解数。
“最开始我们对商拍不了解,根本不知道摄影会这么火爆。”某景区属地政府人士说,他们已对236名摄影师进行了企业、政府双备案,发放监督工牌。政府统一对备案摄影师就服务标准和注意事项做了培训。
“平时每天派驻10人左右,国庆假期达到了每天40余人,为的是防范或化解争端。”当地政府部门分管文旅的负责人坦言,管理难点是“打野”摄影师流动群体,目前约有近百人。“难以分辨,出现侵权或纠纷都找不到人。找不到主管部门,目前只能是属地捡起来管。”
在台儿庄古城,有商拍摄影师提到,个别“打野”摄影师拉黑顾客,一个月换两个微信号。
“没有执法权”也是多个景区管理者提到的一大痛点。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工作人员说,他们能做的就是与商家签订协议、收取保证金,“出了问题,我们根据协议进行罚款或扣除费用,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从业者有难处——“一出事都是我的错”
管理的另一端,牵动着从业者的直接利益。
“拍照打卡是景区的主要客流来源。禁了商拍,这几百号人的生计咋办?”有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从景区管理的角度来说,一切以游客的感受为主,发生纠纷往往是协调摄影师向游客道歉或者退款,“摄影师觉得憋屈,但没办法,从事的就是这个行业。”

台儿庄古城投诉处理中心人士明确表示,随着汉服商拍火爆,因“拍摄效果达不到理想期望值”而引发的投诉量特别多,对假发、化妆品过敏等也成为新型投诉点。对此,景区本着“不让一位游客受委屈”的原则,首先协调商家道歉或退款。
问题怎么解——从“对立管控”转向“共赢治理”
9月24日,《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正式提请审议。草案明确规定,公园内禁止占用园路、观景点、场地等公共区域开展直播、培训等活动,影响其他游客游览和休憩。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副教授王连伟认为,商拍乱象反映了旅游爆发式增长的需求与滞后的行业标准、监管之间的根本矛盾,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治理思路。
第一步是精细疏导。在空间上实行“分区管理”,划定核心禁拍区、共享拍摄区和商拍专属区。在时间上推行错峰与预约,平衡流量。
第二步是文化融入。将商拍从单纯的拍照行为,升级为深度的文化体验,打造独特的商拍IP,避免同质化。
第三步是智慧共赢。利用技术建立线上预约、管理和投诉系统,构建景区与商拍从业者的发展联盟。
王连伟认为,对于景区管理者而言,目标不应是“没有商拍”,而应是有序的、高品质的、与景区共生的商拍。这需要从“对立管控”转向“共赢治理”,通过建立规则清晰、执行公平、充满智慧的治理体系,让商拍从业者转变为共同创造价值的“合作伙伴”。
对此问题有何看法,欢迎您登录“领导留言板”讨论。
( 大众新闻记者 王雨萌 张铭铭)

责任编辑:于春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