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杨振宁访山大之行——难忘一刻钟的“彩蛋”课堂
大众新闻 张瑞雪 2025-10-18 19:25:02原创
“当时,在行程之外,刘希明教授邀请杨先生给自己的本科生讲几句,82岁的杨先生二话不说又重新爬上四楼,有老师想扶他,他赶忙摆摆手说,不用扶,他身体很好。”
10月1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于北京逝世,享年103岁。追忆起杨振宁生前于2004年的山大之行,当时负责陪同的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解士杰最难忘的,仍然是那一刻钟的“彩蛋”课堂。
杨振宁与山大师生合照留念(供图:解士杰)
解士杰感慨地回想,当时站在本科生课堂的杨振宁目光炯炯,对着讲台下四五十个青涩的物理学子,耐心地讲了足有一刻钟,“从自己回到清华给大一新生上基础教育课讲起,杨先生始终在向这些孩子强调,学习物理多么重要。”
解士杰认为,此时刚刚回归清华给新生讲授《普通物理》的杨振宁,对高校的基础教育十分关切,在山大的这节“彩蛋”课堂,显然是有感而发。
2004年11月11日至13日,杨振宁应山东大学时任校长展涛的邀请,对这所风头正足的知名大学进行了长达三天的访问与交流。
提及访问的由头,解士杰透露,杨先生一直对尚未踏足国内许多省份抱有遗憾,而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和教育大省,很有名头;当年10月份的山东大学,也刚刚度过了103周年的校庆,“所以他就想来山东看看,来山大看看。”
三天的访问行程,被“四个一”安排得满满当当——山大师生,邀请杨先生看一次校史、进一个学院、开一场讲坛、办一场闭门座谈。
12日上午的座谈会上,物理学院的老师向杨振宁汇报了山东大学物理学科的建设与成果,杨振宁尤为关注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的进展。
据当时记录,12日下午的“大家讲坛”报告会上,山东大学东校区新校科学会堂“空前火爆”,原本能容纳800人的会堂,被前来追“学术明星”的千余名师生,挤得水泄不通。
杨振宁在这场报告上做了一场演讲,名叫“归根反思”。演讲中,他用纪录片般的视角回溯了充满变动的数十年过往,从自己儿时成长于清华园到求学西南联大,再到追及民族经历的动乱与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动情地屡屡提及对家国山河的情谊与民族自立自强的肯定。
杨振宁在山东大学演讲(供图:山东大学)
“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最有长远影响的两件大事:其一是科学技术极大地增加了生产力,其二就是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60多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那个时候能够解决许多问题代表中华民族有内在的、特别的地方,我相信也可以解决今天的问题。”
杨振宁始终希望传递信心给台下正在艰难摸索科学路的山大师生,他留下这些睿智又不乏激情的话,也赢得了掌声雷动的回馈。
解士杰颇对此钦佩地表示,杨先生在他们心里是中国物理头号人物,乃至在国际物理影响巨大。没想到他文理兼修,知识面很广,把物理学的研究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对大家都激励多多。
杨振宁赠予解士杰自传及签名(供图:解士杰)
谈起行程间的趣事,解士杰忆起,13日,当时有位号称“山东通”的老师亲自做导游,带着杨振宁游览大明湖和趵突泉,讲得声情并茂,同行的人均听得兴致勃勃。
“要说杨先生一次造访的直接贡献,谈不上也谈不好,但要说间接激励,那必然存在。”解士杰诚恳地向记者说,“杨先生来一次山大,最重要的成果,是让讲台下边的孩子看到了希望。”而希望,贵比黄金。
(大众新闻记者 张瑞雪)
责任编辑:张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