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帮办|这些日间照料中心为何悄然关门?
大众新闻 徐健 刘玉凡 2025-10-22 07:54:30原创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解决养老需求的重要载体。记者采访济南、青岛、淄博三地多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发现有的日间照料中心已关停,有的已改为养老食堂等单一业态。为何一开始群众“叫好”的日间照料中心难以维持?如何破解社区养老机构生存困境?

部分日间照料中心关停
在济南市历下区佛山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2岁的王女士是长者食堂和休闲活动场所的常客,她对食堂的性价比表示认可,但说到服务丰富度,王女士认为还有提高的空间:“食堂两素一荤价格挺实在,吃一顿8块钱,比自己做饭省事。但每天除了下棋、聊天,别的新鲜事儿会少些,该有个兴趣班、书法班之类的。”
在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在住的有13位老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半失能老人。一楼有7个双人间、14个床位,二楼后续将开放三人间和单人包间。
以该日间照料中心为例,能为老人提供三种类型服务:
一是休闲娱乐,社区居委会每月举办六七场老年人休闲活动,参加的老年人有二三十人。
二是长者食堂,午餐两素一荤,价格根据60岁、70岁、80岁三个年龄档,分为10元、8元、6元三档。
三是日托和长期住养服务。日托包括一日三餐和白天照料,早上七点钟开饭,下午四五点钟吃完晚饭,老人可随时接回家,费用每月两三千元。长期住养要根据老人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作区分,收费不同。
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日间照料中心日常运营面临一定的困难,有的已经暂停营业。比如,在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附近,一家日间照料中心已拆迁停用,下一步将改成社区幼儿园。在青岛市李沧区永清路,一家日间照料中心已关停,原址目前已建成一家助老食堂。
在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日间照料中心,几位老人正在选餐就餐
淄博市张店区此前曾投资建起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3家,并公布了地址和联系电话。记者通过走访和电话了解得知,这33家里,2家已暂停营业,6家联系电话无法接通,剩余的25家里面,一半左右为老人提供简单的休闲娱乐场所,少数已由三方养老服务机构或公司承办托管。

“能照顾自己的老人觉得没必要来,半失能的老人家属又担心我们不够专业。”济南一家日间照料中心的负责人表示,有的老人家属觉得还不如把老人送养老院,至少24小时有人看护。
家住济南市天桥区的张琪女士就因专业度问题放弃了日托服务:“我爸今年75岁,腿脚不方便,想送日间照料中心白天托护,可去看了两次,就两个工作人员帮忙喂饭、扶着走路,没有专业护工,连个轮椅固定带都没有。万一摔了咋办?最后还是咬牙请了居家护工,每月5000多元,但放心。”
除了专业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的短板,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日间照料中心运营面临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
“目前我们自行承担的费用增加不少,尤其是长者食堂和日托服务,其实是赔钱的。”济南市天桥区聚贤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从2020年成立至今,这家日间照料中心前两年依靠政府补贴,运行情况良好,没有补贴后,只能勉强维持运行。
运营方的困境背后,老人和家属作为服务的直接使用者,其真实感受与需求更能揭示日间照料中心运维难的关键。
淄博市张店区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处于关停状态
68岁的李先生曾去过淄博市张店区一家日间照料中心,他直接点出部分场所“活力缺失”:“日间照料中心就摆了几张桌,连个测血压的仪器都没有,没啥活力,后来听说关了,也不意外。”
除了城市社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运营咋样?
记者来到淄博市桓台县田庄镇宗王村,该村的日间照料中心从2021年开始运行,头两年有政府补贴支持,之后一直是村里自行支出。该村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来自当地企业,另一方面村里自筹。
宗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树祥介绍,为了开源节流,村里想了几个办法:每逢谁家有喜事,相关户主会捐赠米面粮油;村里也自行承包了3亩农地进行蔬菜种植,自给自足。
在宗王村,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午餐免费,也有休闲娱乐场地供村民免费使用。还与当地镇医院进行合作,每季度开展免费查体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的志愿者都是本村村民,主要做一些卫生打扫、帮扶、打饭等服务,一天20元的志愿服务费。

老人最需要什么样的日间照料中心?采访中部分老人和家属最看重三点:
一是服务“实用性”。老人对“单一娱乐”需求低,更渴望“刚需服务”——比如自理老人需要兴趣班、健康监测;半失能老人需要专业护理、康复辅助;农村独居老人需要日常陪伴、应急帮助。
二是“专业度”。家属最担心“安全风险”,比如半失能老人的护理人员资质、医疗设备配置,若这些基础条件缺失,即便价格低,也不愿送老人前往,宁愿选择更贵的养老院或居家护工。
三是“性价比”。通过走访调查,许多家属更希望“钱花在刀刃上”——比如每月两三千元的日托费,若能包含专业护理、康复服务,家属愿意买单;若仅提供“吃饭+聊天”,则认为“不值这个价”。
青岛市李沧区一家日间照料中心已经变为助老食堂
“我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30%,老人养老有两个方向,有的选择养老院,但大部分还是居家养老为主。”青岛市市南区湛山社区居委会主任辛凯介绍,该社区引入第三方养老机构,为养老机构免费提供办公场所,但要求其提供的服务收费低于市场价。
“日间照料中心如果只靠补贴,肯定运营不下去,我们现在也在探索一定的市场化运作。”辛凯表示。
济南大学教授朱孔来介绍,日间照料中心设置的初衷是好的,但社区养老设施利用不充分等情况也是目前部分社区养老机构不营利甚至难以生存的主要原因。
“依托社区养老设施为老服务,不能搞单一服务,应该充分共享资源、多种服务方式齐发展,既要‘为老服务’,也要‘用老服务’”。朱孔来建议,建设“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综合体”,通过数智手段将慢病管理、健康养生、长者学堂等多种服务方式融为一体,解决社区养老设施闲置问题,并利用活力老人资源、实现可持续运营。
大众新闻领导留言板就此开设话题,欢迎扫码登录留言互动。
(大众新闻记者 徐健 刘玉凡)

责任编辑:姜凯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