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烟台苹果遭遇多变天气,果农如何应对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邢金钰   2025-10-22 06:38:15原创

烟台苹果是山东水果业的代表,品牌价值达164.37亿元。然而,今年的烟台苹果,遇到了多变的天气。

10月21日清晨,烟台栖霞市唐家泊镇的山坳里,今年的新果开始采摘了。红彤彤的苹果被小心翼翼地装进果筐,沿着山间小路运往收购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烟台苹果的大规模上市足足推迟了10天。

烟台市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仅10月9日到12日,全市平均降水量就高达76.6毫米,达到暴雨级别,让正处于摘袋上色关键期的苹果陷入“晒不上太阳”的困境。这场秋雨只是今年烟台苹果遭遇的“最后一关”,从春天的倒春寒到夏季的干旱,再到秋季的连绵阴雨,三重因素叠加之下,苹果上色不均等问题出现,不少果商仍在观望徘徊。近日,记者深入烟台苹果核心产区,展开蹲点采访。

“今年的天气,真是多变”

“今年的天气,真是多变。”站在自家果园里,唐家泊镇肖家夼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绩望着满树的苹果,语气中满是感慨。

时间回溯到4月中旬,正当苹果树进入盛花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席卷胶东半岛。夜间气温骤降至-2℃,娇嫩的苹果花被冻伤。进入夏天,烟台地区缺少有效降雨,土壤墒情不足,影响果实发育。到了10月初,正是苹果摘袋后的关键上色期,又出现了连续半个多月的阴雨天气。

多重因素叠加,烟台苹果的产量和品质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在肖家夼村,这个当地情况相对较好的村庄,今年优质果占比仅能达到60%,且果实普遍偏小,直径85毫米以上的大果数量也减少了。

产量下降推高了优质果的收购价格。“去年全红85毫米红富士的收购价约为每斤4.5元,今年已涨到5元一斤。普通一级红富士的收购价也从去年的每斤4元至4.5元,提升至今年的4.5元至5元。”王鹏绩翻看着售卖记录说,果农通过涨价弥补产量和品相带来的损失,保持了与去年相当的收益。

果子“体质”强 才好抗秋凉

面对同样的天气情况,不同果园的受影响程度却也有差异。记者采访发现,品种改良和科学管理成为果农抵御灾害的“关键变量”。

肖家夼村的“逆势突围”,得益于一场提前布局的“品种革命”。“从2019年开始,我们就和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合作,引进了30多个苹果新品种进行试种。”王鹏绩介绍,经过多年筛选,目前村里推广的“紫红”“美乐”等红富士品种,抗病能力强。这些新品种今年刚好进入盛果期,在多变天气中展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此外,肖家夼村地处牙山山系,沙壤土排水性好,有效减少了秋季降雨带来的积水危害。

烟台中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雪苹果”果园里,“雪苹果”长势喜人,红扑扑的果实缀满枝头。这处果园没有传统果园的干净利落,反倒杂草丛生。“苹果和人一样,‘体质’好才能抵御极端天气、不‘感冒’。”该公司董事长周志勇谈起自己料理生态果园的秘诀,“我们不除杂草,这样既能保持水土、改善土壤透气性,又能吸引害虫、减少果树的病虫害,还能作为天然有机肥。”

周志勇进一步解释,传统除草剂会导致土壤板结,伤害果树根系,而让果园生草的管理模式,能让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提升。除了品种优势,科学的种植管理模式至关重要。他的果园配备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能根据土壤墒情精准灌溉施肥,大幅提升了果树的抗逆性。

“要想提升整个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不仅要用科技和好品种武装果园,还要延长产业链。”周志勇表示。

当地苹果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

苹果坐着果筐出了果园,会被采购商分级收购,个头颜色俱佳的优质果被选走后,剩下一些颜值欠佳的果子难以走入商超,深加工环节成了它们的归宿,这些果子常被称为果脯果。

“就算果脯果多,果农保本也没问题。”周志勇的话,道出了延长产业链的必要性。

这种信心来自当地苹果深加工产业的崛起。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NFC(非浓缩还原汁)苹果汁、苹果脆片、三蒸三晒苹果肉等深加工产品备受市场青睐。“很多年轻人不爱吃苹果,但喜欢这些便捷健康的苹果零食。”周志勇说。

市场需求持续攀升,直接带动果脯果收购价格明显上涨。记者采访获悉,往年果脯果收购价仅为每斤0.4元至0.6元,今年已翻倍至0.8元至1元。“前几天收购价还是每斤7毛左右,今天就涨到了8毛多,等工厂大批量收购启动,价格大概率还会往上走。”周志勇介绍。周志勇的公司,今年计划收购1万吨果脯果用于深加工,目前已与多家大型电商平台及连锁商超达成合作,苹果深加工产品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

烟台中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营的1000多亩果园中,仅有100亩“雪苹果”用于鲜食销售,其余苹果均为加工专用。

眼下,烟台苹果这颗“红果子”正向着更甜、更亮、更可持续的未来生长。在加工环节,当地年加工鲜果能力逾500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230万吨,产品涵盖果胶、果汁、果酒、面膜等100多个品种。全市营收过亿元的果企有28家,其中安德利浓缩果汁、果胶年加工量居世界前列,2024年营收达10.8亿元。在销售环节,烟台苹果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远销海外,鲜果出口量达56万吨,约占全国的50%。

(大众新闻记者 邢金钰)

责任编辑:纪伟 黄露玲 于海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