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五年规划”|跟着评论员笔记,一起学四中全会公报

捞舆 |  2025-10-23 22:46:44 原创

任宇波来源:大众新闻

微信扫码扫码下载客户端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今日发布。

这份公报中有哪些要点?有哪些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

让我们跟着大众日报评论员笔记,一起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阐释的公报内容,以“下划线”突出标识)这次学习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期待我们在持续全面的学习中,更好把握全会精神,一起走向深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5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全文:5071字)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1、全面回顾总结: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好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斗力量。(350字)

【怎么看待“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全会公报的这一判断,既是成就肯定,也是信心宣示,为各方预期注入一剂“强心针”】

2、高度评价肯定: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两个极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211字)

【怎么把握这一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在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能够如期完成主要目标任务,标志着我们第一步迈得坚实有力十五五规划奠定更高起点,更体现了发展的韧性和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集中力量办大事、应对风险挑战方面的独特优势。还是那句话——中国未来“确定性”坚如磐石!

3、总体判断——深化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解

全会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怎么认识这一带有浓厚理论色彩的科学判断?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特征与内在要求,是对中国发展模式一个非常精准的总结。阶梯式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它意味着发展不是一条平滑的直线,而是一个分阶段、有层级、步步向上的过程。每一个阶梯都代表着一个时期的量变积累,当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一次质的飞跃。这句话也明确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怎么把握这一阶段性特征?关键词——“夯实基础”、“全面发力”。这是“十五五”时期的一体两面,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结果。夯实基础,侧重于补齐短板、加固底板、筑牢根基,比如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发力,侧重于在关键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和整体性提升,比如发展新质生产力“承前启后”,“承前”指在“十四五”这个更高的起点上开启新征程,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根本方向一以贯之;“启后”指向2035年目标发起全面冲刺的关键五年。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怎么看待这一极其重要的战略判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而是内涵已发生深刻变化。对“十五五”时期发展环境的判断,是一个立足于现实、充满了忧患意识和战略清醒的判断。它告诉我们,未来的路不会一帆风顺,必须把握“危”与“机”、“不变”与“变”等辩证关系,指明了机遇就在挑战之中,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作为。这要求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必须统一思想、增强信心,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怎么看待中央对我国优势的判断?这是一个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满辩证思维的科学判断,是基于深刻现实观察和长远战略考量的精准定位和战略自信。它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动态的、系统的优势观。比如,“经济基础稳”是“压舱石”;“优势多”是“组合拳”;“韧性强”是“抗冲击能力”;“潜能大”是“未来引擎”。这里关于“优势多”多说两句,这不是单一优势,而是一个优势集群:“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我们的独有“王牌”,等等。总的来讲,这句话讲清楚了我们的信心来源、奋斗方向、历史方位。】

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413字)

4、总要求: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360字)

5、总原则:从“五个坚持”到“六个坚持”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85字)

【怎么认识这“六个坚持”?回顾十九届五中全会,当时提出的是“五个坚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对比来看,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六个坚持”,不只是数字的增减,更有内涵的变化,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发展战略的延续、深化与阶段性聚焦。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定力、理论创新和问题导向。它们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继承与发展关系。

核心相同点: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全相同),这体现了中国发展道路上最根本、最不容动摇的核心逻辑;2、“坚持人民至上”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本质一致);3、“坚持高质量发展”与“坚持新发展理念”(内涵统一,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4、“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与“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核心一致)。

关键不同点:1、新增原则一: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意在让微观主体更有活力,宏观调控更加精准,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根本遵循;2、新增原则二: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十九届五中全会虽也提及安全,但未将其提升到与“发展”并列的原则高度;3、“系统观念”,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原则中没有再单独列出,但并不意味着系统观念不重要,恰恰相反,它表明系统观念已经内化、融入到其他所有原则之中,比如“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统筹发展和安全”等。

6、主要目标设定: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字)

【大家可能都比较关心,“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与“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有哪些新的进步和追求:

先看“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按照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紧紧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用“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等“六个新”,概括提出未来5年发展主要目标。

对比来看,“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的设定,尽管领域相同,但表述的侧重点、程度和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现了战略层次的提升。比如,发展重点从满足基本的“民生福祉”扩展到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和“社会文明”,这是迈向高收入社会和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必然要求。再比如,“十五五”目标中频繁出现的“显著”、“大幅”、“新突破”、“重大进展”等词汇,意味着未来五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需要破解的难题更加复杂。

从远景目标看,无论是二十届四中全会还是十九届五中全会,都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总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当时描述了9方面远景目标。对比看,有变有不变。比如,关键量化指标一致,都明确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衡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硬核国际对标指标。

不同的地方,比如十九届五中全会讲了“三个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二十届四中全会讲了“五个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如果说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表述更侧重于如何“富”(经济实力跃升),那么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表述则更全面地展现了如何“强”(经济、科技、国防、影响力全面跃升),并追求更高层次的“好”(幸福美好)。尤其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幸福”二字,是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追求的画龙点睛之笔。

7、全方位战略部署:

(1)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三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明确否定了“脱实向虚”的发展路径,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关系到产业链安全和就业稳定。向各级地方政府发出了强烈信号:必须坚守制造业,防止经济“空心化”。】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都需要围绕和服务于先进制造业这个核心来发展和升级。】。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从改造升级,改为优化提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确立产业梯队】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将“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纳入产业体系总体部署】。(168字)

(2)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点明两者因果关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向深层次改革】,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展现进取性姿态】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将“数字中国建设”深度融入科技创新核心任务】。(166字)

(3)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将“惠民生”与“促消费”并列为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核心,这是一个关键的政策逻辑升级】、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有效的投资不能只见“物”不见“人”。“投资于人”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所在,其长期回报率甚至高于单纯的物质投资。这为“有效投资”指明了方向。】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需求侧如何引领?比如,消费者对绿色、健康、智能产品的“新需求”,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提供相应的“新供给”。供给侧如何创造?比如,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颠覆性产品的“新供给”,则成功地“创造”了市场此前并不存在的“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在强调“内生动力”的同时,前所未有地突出了“可靠性”。内生动力,强调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效率,即循环要“跑得快”;可靠性,关注的则是循环的安全和稳定,即循环要“不停摆”。】。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剑指“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卡点堵点】(150字)

(4)全会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高水平”三个字,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建立市场经济框架的阶段,进入提升市场经济质量与效率的阶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聚焦于“激活主体”、“畅通要素”、“优化治理”三大主攻方向,旨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更富活力、效率与韧性的体制机制动力源。】。(128字)

(5)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摆在“突出位置”】,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拓循环”】。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自主”二字是关键】,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从“贸易为主”到“双向投资”并重,推动中国资本走出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明确“高质量”这一核心】。(118字)

(6)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重申“重中之重”定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不再局限于“吃饱”,更强调“吃好”和“赚钱”,提升品质和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138字)

(7)全会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明确要求山东要“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对山东来讲,“十五五”时期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努力打造“增长极”、成为“增长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要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167字)

(8)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置于纲领性位置,这是一个富有新意的开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中华文明与信息技术,传统+现代】,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文化”的四大核心能力】,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不仅要“传得出去”,解决“失语”问题,更要“让人听得进、能认同、有共鸣”】。(175字)

(9)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生与发展的关系再定义:将“共同富裕”置于现代化全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申】,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层次化】,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实现这一点需要教育公平、打破就业歧视、惩治腐败、鼓励创新创业等一系列制度的协同保障。】,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从“保就业”的数量,升级为数量与质量并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明确将“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并列提出。】,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75字)

(10)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贯穿于所有产业、区域、领域的底层逻辑和刚性约束】,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倒逼改革、催生创新、塑造新优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生态既是生存与发展的底线,也是发展的新引擎。】。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宝贵的战略清醒和务实态度】,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51字)

(11)全会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精准定义“中国之治”的理想状态,要在充满活力的前提下维护秩序】。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重点领域”通常指向科技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粮食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在当前大国竞争背景下尤为关键的领域】,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120字)

(12)全会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要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211字)

8、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而奋斗。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置于纲领性位置】,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系统化提升领导力,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执政能力建设框架】,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24字)

9、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

全会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好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宣传,使全党全社会领会好全会精神。要切实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各领域工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全会强调,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管党治党越有效,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就越有力。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把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落实到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定不移开展反腐败斗争,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10、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继续精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好企业帮扶政策,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全会指出,要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多渠道挖掘潜力,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加大欠薪整治力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全会强调,要做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全会决定,增补张升民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于会文、马汉成、王健、王曦、王永红、王庭凯、王新伟、韦韬、邓亦武、邓修明、卢红为中央委员会委员。(11人)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唐仁健、金湘军、李石松、杨发森、朱芝松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何卫东、苗华、何宏军、王秀斌、林向阳、秦树桐、袁华智、王春宁、张凤中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何卫东、苗华、唐仁健、金湘军、何宏军、王秀斌、林向阳、秦树桐、袁华智、王春宁、李石松、杨发森、朱芝松、张凤中开除党籍的处分。(14人)

全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责任编辑:张兆友 李岳岳 刘帅 熊苗 赵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