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时刻|央行再宣布7000亿元操作!四季度降准,可能性多大?
风口智库 | 2025-11-04 19:35:27 原创
刘晓来源:风口财经客户端
![]()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1月4日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在去年10月28日宣布推出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国人民银行主动借出资金,从一级交易商购买债券,来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该工具可增强1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有助于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截至目前,央行已开展了多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那么,央行此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有何考量?
![]()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有何考量?
近年来,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适时调节短期流动性;通过买断式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加强中短期流动性投放;通过降准等工具,向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
数据显示,11月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等量续作,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此外,本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和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预计央行将在本月第二次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并开展MLF操作,预计为等量续作或加量操作,以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由此,央行已经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那么,央行如此操作有何政策考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10月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化解存量债务及扩大有效投资,这意味着年底前会加发5000亿元地方债,11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有可能处于较高水平。另外,10月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后,接下来会带动配套贷款较快增长。最后,11月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也有明显增加。以上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资金面收紧效应。由此,着眼于应对潜在的流动性收紧态势,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
“这在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也将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王青说。
既然要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11月5日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为何不加量?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第一,在实体融资需求有待提振的情况下,近期信贷投放速度有所放缓,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第二,今年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剩余额度不足,银行负债压力缓解,市场对加大流动性投放的需求并不大;第三,央行已经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10月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也是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方式之一。
![]()
专家:恢复国债买卖不影响降准预期
除公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央行11月4日还公布了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
数据显示,10月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意味着10月央行已恢复2025年1月以来暂停的国债买卖,当月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200亿元。
王青认为,当前恢复国债买卖,加大对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的支持,也在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助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那么,在持续注入流动性的情况下,四季度还会降准吗?
“10月恢复国债买卖不影响四季度降准预期。”王青对风口财经记者表示,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背后是综合经济增长动能变化、物价走势,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要求。以两个“5000亿”财政及准财政政策加力为标志,四季度或将陆续出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接下来央行将综合运用各类价格型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加大稳增长力度。
董希淼也认为,四季度是稳增长政策发力之时,在岁末年初之际,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进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因此,仍然不排除年底之前央行实施降准一次,在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促进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并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打破5%“隐性下限”,使得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政策调控功能得到更充分发挥。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
责任编辑:刘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