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项、9.3亿元、1125家……一组数据看“十四五”山东民政事业发展
大众新闻 齐静 2025-11-06 16:30:16原创
先后承接民政领域全国性改革试点24项,争取试点补助资金9.3亿元;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132.5万人、特困人员34.8万人;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达1125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11月6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 “十四五”时期山东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这是记者从会上获悉的一组数据。

山东省民政厅厅长庄严介绍,“十四五”以来,山东民政系统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山东民政全国领先的位势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持续巩固,“为民民政、品牌民政、活力民政、实干民政、整体民政、忠诚民政”“六个民政”品牌在全国打响。
在健全政策制度体系方面,山东推动颁布实施《山东省慈善条例》《山东省志愿服务条例》《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3部地方性法规,针对群众关心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认定、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老年助餐服务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文件。基本建成了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132.5万人、特困人员34.8万人;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省市县三级全覆盖,构建起覆盖县、乡、村、家庭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在夯实民生兜底保障方面,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投入保障资金970.5亿元、较“十三五”增长88.2%。构建起救助政策主动告知、对象主动发现、信息主动公开的“三主动”工作机制,高水平建成山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汇聚起28个部门77类救助数据资源,将186万低收入人口和840万重点关注对象纳入监测范围。保障对象从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在保障孤儿基础上,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特殊监护困境儿童一并纳入关爱服务范围。

在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婚姻登记服务水平等。发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4万处,稳步推进老年助餐。聚焦失能老年人服务需求重点发力,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达1125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到76.4%。在全国首创了包括“免费现场照相”在内的婚姻登记全流程免费政策,每年为群众节省费用约1000万元。全国首张“跨省通办”的结婚证从济南市历下区发出,“十四五”以来累计办理跨区域结婚登记34.7万件。
在推动改革创新方面,山东在全国民政系统率先出台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先后承接民政领域全国性改革试点24项,争取试点补助资金9.3亿元;今年,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3个试点省份,争取试点资金、发放消费券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同时,强化流程再造,在全省推动“婚育一件事”“社会救助一件事”“身后一件事”等重点民政服务事项集成改革,实行“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
“面向‘十五五’,山东民政系统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努力为全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山东经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更多民政力量。”庄严说。
(大众新闻记者 齐静)
责任编辑:于春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