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办成一件事!山东交通这样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

大众新闻 陈景郁   2025-11-24 15:32:14原创

11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交通“高效办成一件事” 便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情况。

交通运输是面向千家万户的民生事业,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服务行业。近年来,山东坚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围绕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着力办好一批贴近群众、服务企业的民生实事,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享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果。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堵点难点,以群众和企业诉求为导向,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向“一类事”“一批事”纵深推进,实现交通政务服务“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充分摸清群众和企业需求。今年以来,全面梳理12345、12328政务热线和网站留言等渠道反映诉求,深入企业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建立高频诉求和“一件事”挂钩机制,深挖问题根源,形成55个“一件事”事项清单。4月份,聚焦群众和企业迫切需求,启动实施海船营运、小微客车租赁、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等第一批13项“一件事”试点,目前已全面完成。本月又启动实施第二批18项“一件事”试点,努力以“一件事”的实施推动诉求问题解决。

全力压减和重塑办事流程。强化“一件事”集成思维,推广应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动“一表申请”和“事项联办”。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协同,实施跨部门流程再造。首批13个“一件事”试点事项,平均申请材料由12份压减至6份,平均跑动次数由5次减为1次,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集成办”。比如,通过多部门提前介入、集成联办,仅用3天就完成了青岛“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项目相关证件的核发,保障了项目顺利首航。

加强数据共享和智慧应用。加强省级统筹,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开放融合和共享协同。首批13个“一件事”试点事项,通过打通7个部门22个业务系统,实现平均办理环节由8个压减至2个,平均办理时限由32天压减至7天。比如,济宁内河水运“一件事”,改革前申请人办理时限需要近1个月;通过系统共享、部门联动,实现22个材料减免和“一张表单”申请,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此外,积极推行“温馨办”,开展事项“云端指导”,建立帮办代办机制,努力提升群众和企业满意度。

全面检验“一件事”服务成效。领导干部、行政人员以帮办人员身份陪同办,通过不同办理渠道,全程陪同群众和企业跑完“一件事”;以群众、企业身份代理办,亲自体验“一件事”办理便利度;以监督人员身份督导办,推动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集中的问题。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交通运输企业健康发展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和收费。严格涉企行政检查“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记录、事后评价”制度,推行“红黄绿”分级分类监管,强化联合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减轻企业负担。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公开24项交通运输涉企收费目录,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降费优惠政策,“十四五”以来全省高速公路累计减免通行费用约228亿元。

全面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整合交通领域行政执法职能,实现一支队伍高效执法。强化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同联动,建立省内经济圈和黄河流域跨省执法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柔性执法”,在全国33项免罚清单基础上新增44项免罚情形,实行“首违不罚、轻违减罚”。

纵深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较2020年翻一番,为“十四五”规划目标的5倍。全省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工矿企业、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通达比例达87%。今年以来,全省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率将下降至13.9%,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达到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出台交通运输领域《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开展“解难题、办实事、优服务、促发展”走访企业活动和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精准帮扶指导,推动解决各类诉求76项。

着力抓好政务热线服务,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坚持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期盼的事情做起,充分发挥热线服务“民生哨点”的作用,切实以热线工作的提升倒逼山东交通优化流程、完善机制、改革创新。

建立“三张清单”。今年以来,探索实行热线服务效能清单化管理,立足解决问题,把热线数据打开分析,梳理出信息咨询、意见建议、投诉举报3个类别共60项高频诉求事项,进行动态管理和重点督办。

强化督导约谈。优化热线办理机制和工作流程,严格落实热线办理“红黄牌”和约谈制度,强化数据分析、提醒和通报,对办理情况落后的单位实行“黄牌”提醒、“红牌”警告。

抓好源头治理。针对政务热线高频诉求,细化形成360余条整改提升措施,指导各市分类施策、源头治理,持续推动问题诉求解决,推动实现政务热线投诉率同比、环比大幅下降。今年二、三季度省级交通热线工单“按时办结率”、合理诉求回访评价“问题解决率”“服务满意率”均为100%,努力把“诉求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满意答卷”。

(大众新闻记者 陈景郁)

责任编辑: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