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6天200万下载:“灵光”火了,国产AI弯道超车
大众新闻 吕原 2025-11-24 18:35:12原创
年末的科技圈很热闹,AI助手“灵光”突然火出了圈。
在这个大家对各种AI大模型已经有点“审美疲劳”的时候,灵光甩出了一份让人惊讶的成绩单:上线才6天,下载量就突破了200万。特别是最近两天,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第二个100万用户只用了短短2天时间。目前,它已经冲到了苹果App Store免费榜的前列。

这个速度意味着什么?当年ChatGPT刚发布移动版时,第一周的下载量大约是60多万。虽说两者所处的推广环境不同,但“灵光”这种火箭般的蹿升速度,确实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用户对AI的热情,也标志着中国AI产品正在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路。

灵光到底在卷什么?
为什么大家都跑去下载“灵光”?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对AI的刻板印象。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AI就是一个聪明的聊天机器人,你问它答,会帮你写写文章、画画图。但“灵光”玩出了新花样——它能帮你“手搓”App。
这就是它最受欢迎的功能——“灵光闪应用”。简单来说,你不需要懂任何写代码的技术,也不需要是程序员,只要对着手机说出你的想法,几十秒内,灵光就能给你变出一个专属的小程序。

比如,有网友想要个“赛博木鱼”来解压,灵光马上生成一个敲木鱼的小应用;有爸妈不知道周末带孩子去哪玩,灵光能做一个“遛娃抽签器”;还有人纠结买油车还是电车,灵光立刻生成一个“省钱计算器”帮你算账……这种“想要啥就造啥”的体验,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当“产品经理”的乐趣,直接掀起了一股“全民手搓应用”的热潮。

除了能造工具,灵光还是个全能型选手。它不仅能像真人一样看懂图片(遇到不认识的花草、看不懂的说明书,拍一下它就懂),还能根据你的描述直接生成3D立体的模型,或者配上音乐做成视频。相比只能打字的AI,它更像是一个带了眼睛、嘴巴和双手的全能助理。

独辟蹊径的中国AI:好用才是硬道理
灵光的走红,其实是中国AI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把时间倒推一年,那时候大家都在担心:我们和美国的ChatGPT、谷歌的Gemini差距有多大?毕竟,国外的这些AI就像是班里的“学霸”。
但到了今天,中国AI已经不再单纯追求“像不像ChatGPT”,而是开始比拼“谁更实用”“谁更懂中国用户”。在“好用”这件事上,中国AI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首先是更懂中文和中国生活。国外的AI虽然强大,但往往听不懂中国的“梗”,也不了解我们的生活习惯。而国产AI能秒懂你的意思,生成的图片、视频也更符合我们的审美。
其次是门槛更低。在国外,想要用AI做个小软件,你可能得是个付费的高级用户,还得懂点技术指令。但在中国,像灵光这样的产品直接把门槛降到了零——只要会说话,就能用AI。这种“接地气”的普及速度,是国外很难比拟的。
从文心一言的率先抢跑,到豆包成为数千万人的日常伴侣;从Kimi靠“超长文本”读懂复杂资料,到DeepSeek以硬核技术获得全球瞩目,再到如今灵光让普通人也能“手搓应用”——这一连串的突破,不仅仅是各家公司的成绩单,更是中国科技行业的一次集体突围。
它告诉我们:在AI的下半场,比拼的不仅仅是谁的参数大、谁的理论深,更是谁能把高大上的技术,变成老百姓手机里那个随手即用、解决麻烦的好工具。
在这条赛道上,中国AI正跑得越来越快,也越来越稳。
灵光介绍趵突泉(部分)
(大众新闻编辑 吕原)
责任编辑:许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