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丨“行走的工具箱”倪师傅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齐静 2025-11-25 03:49:28原创

一件件不起眼的日常物件经他“排列组合”成康复器具
“行走的工具箱”倪师傅
“郝老师,放开拐杖走走,我看你恢复得挺好。”
“倪师傅,这是检验我的锻炼成果吗?你给我在家装的那个‘活动神器’很好,这下不想做康复训练都不行。”
济南市槐荫区营市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康复室内,一问一答,引来阵阵笑声。看着缓步行走、还能与人“斗嘴”的郝思东,很难想象两年前的他只能坐轮椅活动。
66岁的郝思东,因脑梗偏瘫。出院时,医生嘱咐他多做康复训练。起初他还按医嘱来,很快就坚持不住了。
“太难了!出行难、费用高,想在家做康复训练,却没有合适的康复器具。”郝思东回忆起当时的窘迫。
“怎么不找倪师傅?或许他能帮你在家装一套康复器具。”社区老伙伴的一句话,让郝思东动了心。“那时候不认识倪师傅,只知道他发明了一些家用康复器具。”
大家口中的“倪师傅”,本名倪玉勇,今年70岁,退休前,一直在面粉厂干钳工。“之所以鼓捣康复器具,是因为我父亲脑血栓了6次,市面上买不到合适的家用康复器具,我就研制了一些便于携带、安装的康复器具。”
从尼龙绳、滑轮到钢管、车蹬子,在倪玉勇的手里,一件件不起眼的日常物件被重新“排列组合”,变成下肢活动训练器、行走训练器、背部按摩器。“不用‘高大上’,关键是好用。”既有机修经验,又照顾过老人,倪玉勇更清楚老人使用康复器具的“痛点”。

2017年,倪玉勇的父亲过世,但他并没有停下制作康复器具的脚步。“身边有不少像父亲一样的老人,咱有这样的手艺,就想帮帮他们。”
从此,倪玉勇成了“行走的工具箱”,奔走于街坊邻里之间,义务安装、修理康复器具。他还把家里不用的康复器具搬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供社区居民免费使用。
当郝思东找来时,倪玉勇为其量身定制了一个可以同时锻炼上下肢的训练器,“改造了一把椅子,椅背装上滑轮吊环,椅座嵌入下肢训练活动器,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郝老师,一定坚持做康复训练!”
临近中午,与郝思东挥手告别,倪玉勇不忘叮嘱。
转头,他又忙活起一件未完成的上肢活动训练器。“今天做好,明天给机车社区的张老师送过去,希望他用这个可以缓解肌肉萎缩。”
(大众新闻记者 齐静)
责任编辑:徐超超 纪伟 唐亚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