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好人 | 韩焕玲:十年孝亲路 用爱暖双亲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 王莉莉 2025-11-25 20:46:01原创
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辛安社区的韩焕玲,自父亲2014年突发脑溢血导致瘫痪、母亲2016年罹患阿尔茨海默症以来,每天事无巨细地照看父亲、陪伴母亲,给两个老人分开做喜欢吃的饭菜,早起晚睡为他们洗脸、洗脚、擦身、洗头、捶背、喂药,内外兼顾、尽心尽力照料家庭,在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的身份间不停切换,将家庭里外事务“一肩挑”,用耐心、细心、爱心、恒心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了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故事。2025年10月,韩焕玲入选2025年度淄博市第一批“淄博好人榜”。
照看瘫痪父亲,十余载床前有孝女
2014年,父亲突发脑溢血,后经医院全力抢救,虽挽回了生命,但却因病情严重致使下半身瘫痪。从此,韩焕玲一边上班一边跟母亲一起照顾瘫痪的父亲。刚开始,她手足无措,每次给父亲按摩、翻身,韩焕玲总会累得气喘吁吁、瘫软无力。在给父亲打扫处理排泄物时,韩焕玲恶心又难受,有时跑出家门,等着母亲收拾完再回家。但看到母亲日复一日、毫无怨言地给父亲擦拭身体、翻身按摩、端屎端尿,她开始慢慢接受了这样的生活。

韩焕玲母亲年龄越来越大,照顾自身的生活起居也变得吃力起来。考虑到母亲的身体状况,韩焕玲主动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所有重担。夜间照料成了最磨人的考验,为了及时回应父亲的需求,她在病床旁支起一张小床,十年来没有睡过一个整觉。每晚安顿父亲入睡后,她定好每两小时一次的闹钟,准时起身帮父亲翻身、检查尿布、喂水润喉。为了避免父亲长褥疮,她自学专业护理手法,每天清晨五点就起床给父亲擦身、按摩四肢,用温热的毛巾擦拭关节褶皱处,再细致地涂抹润肤露。即便白天劳作再累,她也坚持把父亲的床铺打理得干净整洁,被褥永远带着阳光的味道,邻居们都说:“焕玲照顾的老人,比年轻人活得还体面。”
每天准备三顿饭、为父亲擦一次身子,每两三天帮父亲洗一次澡,每周剪一次指甲,家里的日历上,密密麻麻地标注满了每天需要为父亲做的事,至今已持续了十多年,韩焕玲说:“只要还能陪在父亲身旁,那个高大英武的父亲在我的记忆里就永远不会暗淡,我还是那个随时都可以牵着他的手的小女孩。”
陪伴患病母亲,帮妈妈把记忆延续
一天,韩焕玲发现母亲开始突然忘记要说的话、要去的地方,甚至会忘记需要为父亲做的事情,还经常沉默不语、闷闷不乐。经诊断,母亲罹患阿尔茨海默症。自此,韩焕玲从照顾父亲变为了照顾双亲。“刚开始记不住(父母)要吃的药,活血的、利尿的、预防脑萎缩的,每天三顿都不一样,我就写在纸上贴在门上。”韩焕玲说道,“现在已经不再贴了,都烂熟于心了。”

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母亲常常认不出人,却唯独记得年轻时的往事。为了唤起母亲的记忆,韩焕玲淘了一些老物件来布置屋子,力求让母亲有熟悉的感觉,每天抽出两小时,坐在母亲身边一边翻看老照片,一边讲过去的故事:“妈,你看这张是你带我们去赶集,给我买了根冰糖葫芦,我舍不得吃,攥了一路都化了。”
为了锻炼母亲的记忆力,她把家里的生活用品贴上标签,教母亲认读简单的字词。母亲情绪烦躁时,她就像哄孩子一样唱母亲爱听的老歌,用梳子慢慢给母亲梳理头发,直到母亲平静下来。在她的耐心陪伴下,母亲虽然仍会失忆,却再也没有发过脾气,每次看到她进门,都会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关注女儿成长,为家庭撑起爱的蓝天
在照顾父母的同时,韩焕玲也没有落下对女儿的关注,每次给父母做完饭,韩焕玲尽快赶回家陪女儿吃饭、写作业,和女儿聊聊在学校的事情。“平时太多精力都靠在父母身上了,也没怎么好好照顾她理解她,幸好这孩子自己懂事……”韩焕玲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愧疚。然而在女儿眼中,母亲早已用自己日复一日、不辞辛劳的付出为她竖起了一座丰碑。如今已经步入大学的女儿,一回家就会主动帮妈妈分担照顾外公外婆的负担。
韩焕玲悉心照顾父母的美德故事在街坊邻里之间也常常被人赞扬。在周围的邻居心中,韩焕玲就是孝老爱亲的模范和代表,左邻右舍也都愿意为韩焕玲一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今,韩焕玲的母亲76岁、父亲81岁,在韩焕玲十年如一日的照料下,老两口面色红润,身体状态良好。坚强乐观的韩焕玲总是对他人说:“我依然记得父亲那高大的背影,相信母亲也同样记得,不论日子再苦,有父母在就是最大的幸福”。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王莉莉)
责任编辑:孙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