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这里因何成为“一片乐土”

大众日报记者 肖芳

2021-01-17 08:18: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乱世之中,齐鲁大地上曾出现一片“乐土”:不其县。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了当时不其县的“盛况”: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净,牢狱连年无囚。比县流人归化,徒居两万余户。意思是:不其县内耕种织作井然有序,清明太平,狱中连续多年没有囚犯,相邻县域流亡者竞相前来,迁入者达到两万余户。在当时一个村庄不过百十户的情况下,这样的人口迁移规模可谓“壮观”。

当时,这片土地的主政者,正是童恢。

如今,在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傅家埠社区,有一座童真宫(原名“童公祠”),便是为纪念童恢而建。童真宫始建于汉代,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现为青岛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穿越千年历史风云,童真宫历经宋、元、清多次修葺屹立不倒,将童恢其人其事静静流传了下来。童恢,也因此有了“两千年不倒的清官”的美誉。

那么,童恢这个好官,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记者近日实地探访童真宫,并专访了童恢研究专家,试图寻找答案。

家风传承

童恢的事迹,主要载于三部书——范晔的《后汉书》、谢承的《后汉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其中,范晔在《后汉书·循吏列传》中记载最详,一共375个字。

开篇首段,点明了童恢籍贯所在(“琅邪姑幕”,今山东省安丘市一带),介绍的却是他父亲童仲玉的事迹。寥寥十几字,勾勒出一个仗义疏财的侠义形象:遭世凶荒,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意思是,遭逢凶荒之年,童仲玉把全部家产拿出来,赈济穷苦之人,帮助九族和乡里好几百人活了下来。童仲玉虽然早早过世,却给两个儿子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父亲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兄弟俩,都成为留名青史的一代良吏。

童恢的弟弟童翊,当时的名气比童恢还大,宰相府先征召他出来做官。但是懂孝悌、知礼仪的童翊,却装聋作哑,不愿上任。直到哥哥童恢出仕为官后,他才参加了孝廉的察举考试,当上了须昌县的长官。上任后,童翊以身作则,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变人心风俗,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政绩,当地官员和百姓还因此为他立了碑。后来,听说举荐他的人将死,童翊也辞掉了官职。不久,他又被举荐为茂才,却没去上任,最终死在了家里。

不难发现,无论是童恢的父亲还是弟弟,都是德行高尚、重情重义之人。“仁德施政,以德化民”,是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教师李伟刚对童家家风的总结。他对童恢研究多年,并完成了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鉴史问廉——东汉循吏童恢研究》一书。在为惜福镇街道主笔编写家风手册时,他特意把童恢家族写了进去。“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良好家风的传承不是小事、私事,而是利家、利民、利国的大事。童家父子三人,造福乡里和一方百姓,便是很好的例证。”李伟刚说。

步入仕途的童恢,一开始做的是州郡小吏,因“执法廉平”而名声在外。时任司徒杨赐,是个仗义执言、敢说真话的名臣。他听说童恢后很是赏识,便征召他来做了辅佐的掾吏。

说起这个杨赐,也有良好的家风传承。他是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其祖父杨震便是“却金暮夜”故事的主角。

或许是因为志同道合,杨赐成为童恢在仕途上的“伯乐”。后来的事实证明,童恢没让杨赐失望:当杨赐被弹劾罢免时,那些曾经辅佐他的属官纷纷留下名帖、解职告退,唯恐惹祸上身,只有童恢前往朝堂为杨赐争辩。后来,杨赐冤案昭雪,属官们又全都回来了,童恢却拄杖离去。自此以后,童恢便有了知恩图报、仗义执言的美名。

后来,童恢再次被征召,任命为不其县令,由此开启了主政一方、造福万民的人生篇章。

唯人为贵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此话出自《管子·牧民》,强调的是政务兴废的关键在民心。童恢在不其县的施政历程,正是对这一历史规律的最好写照。

在童恢到任之前,不其县是什么境况呢?《后汉书》中对此并无记载。到了宋代,即墨县令孙彭年感慨自己与童恢相隔千年同县为官,心生仰慕之情,于是专门为童公祠做了一篇《童府君祠记》。孙彭年在这篇祠记中记载,童恢到任之前,不其县是出了名的“难治”之邑,因为“不其地渐海卤,民性犷愎,不修礼让,沿世多故寇。襄射讼,襄息无由。屯庾、杼轴空七八。”意思是,地处沿海一隅的不其县,百姓粗野,不懂礼让,多年有盗寇,难以平息,谷仓空空,织机闲置,生产废弛。

对于这样一个“烂摊子”,作为地方官的童恢,是如何着手整治的呢?梳理史料可以发现,承袭父亲向善遗风,和他的弟弟童翊一样,童恢的基本理政思路也是德政。

《后汉书》记载,童恢在不其县期间,“吏人有犯违禁法,辄随方晓示。若吏称其职,人行善事者,皆赐以酒肴之礼,以劝励之。”意思是,如果官吏和百姓有人违禁犯法,童恢就根据情况张贴告示、予以告诫;如果有官吏表现称职或者有百姓做了好事,童恢就举行隆重的乡饮酒礼,对他们进行公开激励。

可以看出,童恢奉行的不是严刑峻法的酷吏政治,而是和风细雨式的教化之治,即通过激发人的羞耻心或向善心来引导官员和百姓移恶趋善。此外,童恢还担当起“教民稼穑”的责任,对于耕种、织布和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极为重视。据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童恢率领不其县百姓每家每户“养一猪,雌鸡四头”,以供祭祀,确保生活衣食无忧。

善施仁政、以民为贵的童恢,很快在不其县官民中间树立了威信。其教化、感化力量之强大,甚至让山林野兽也为之折服,著名的“童恢训虎”故事便由此而来。《后汉书》也记载了这一故事:不其县有百姓被山林老虎所害,童恢便安排下属设木围栏,抓住了两只老虎。童恢斥责老虎说,“天下万物,唯人为贵”,虎狼应当只吃六畜,你们却残害百姓。按照王法,杀人的要偿命,伤人的要论罪。谁是杀人的老虎,应低头认罪,没有伤人的,就大声喊冤。果然,一只老虎低头闭目,看起来很害怕,像是在认罪,童恢当即命人杀了它,另一只老虎大声吼叫,又蹦又跳,像是在喊冤,童恢便下令放了它。这一场景震撼了现场的官吏和百姓,大家争相“为之歌颂”。

李伟刚认为,“童恢训虎”的故事虽然在民间流传已久,也在正史中有所记载,但以科学观点分析,老虎既不可能通人意,也不会悔过,但是童恢是个治理有方、关心百姓疾苦的地方官,则是没有异议的。明朝张允抡在其所作《童公祠记》中认为,伏虎一事,应属偶然,童恢之所以是一代循吏,并不倚仗这一典故,而在其劝农桑、重宣教。还有后世研究者认为,《后汉书》记载“童恢训虎”的传说,也可视为一个政治隐喻,是史官在以此引导后世为政者以天下苍生为上,像童恢一样勤政爱民、以人为本。

历经童恢数年励精图治,“难治”之邑不其县,“翕然化行,遂成乐土”,耕织有序、狱无囚徒,邻县之民纷纷迁徙而来。《后汉书》因此以“政畏张急,理善亨鲜。推忠以及,众瘼自蠲。一夫得情,千室鸣弦”赞誉童恢,称他施行仁政、不乱折腾,能够以身作则、推己及人,去除人间疾苦,让百姓安享太平、鸣弦欢歌。

廉吏典范

因政绩卓著,在不其任县令数年后,童恢被擢升为丹阳太守,后因突发疾病而亡。童恢死后,不其县百姓深为感念,为他筑衣冠冢,又立了童公祠,以示永世敬奉。童公祠此后历经多次修缮,历代文人墨客前来吊唁缅怀,留下的颂扬诗文更是数量众多,不可枚举。

元初,全真教华山派道士进驻童公祠,尊童恢为“童真人”,使童公祠变为道教观宇,并更名为童真宫。这座童真宫,一直保留到现在。1982年,童真宫被列为青岛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城阳区筹资300余万元重修童真宫,并在大殿西侧增设两间“不其文化展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不其古城的文化风貌。

作为一个海邦之滨的地方小官,童恢的事迹能够记入《后汉书》《齐民要术》等书,已属十分难得。他的事迹还被记载在《齐乘》《莱州府志》《崂山志》《即墨县志》《莒州志》等地方志里,其塑像被即墨吏民祭祀于八蜡庙、九贤祠、名宦祠之中。关于童恢的各种野史,更是在民间流传甚多,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2012年,“童恢传说”被青岛市政府列入第三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随着青岛市和城阳区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推进,童恢作为一代廉吏的典范形象被强化,非遗“童恢传说”中关于惩恶治贪的故事被挖掘出来。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童恢智斗贪官的故事:相传不其县盐税官员王佟贪赃枉法,收了两大笔赃款,童恢到任不久,王佟便生了怪病,常觉胸闷,屡治不好。童恢听说后,便给他开了两个药方让人送去。第一个方子上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召、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八味药,第二个方子上写着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草、茯苓六味药,王佟看后,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俩药方其实是藏头诗:“二过相连,王法必诛”,“赏汝棺木一副”。王佟赶紧到县衙负荆请罪,童恢见他言辞恳切,便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没了“心病”的王佟顿觉浑身轻松,怪病竟然好了,从此再也不敢贪了。

这些传说的真假已经不可考证,人们一代代口口相传,传递更多的是百姓对于为政者的冀望。正如清代即墨诸生周瀛文所言,“邑令存恶心,人比虎更烈”,“虎害犹可为,苛政肝肠裂”。

“‘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后被《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的州县级地方官的固定体例。童恢以小小县令之职载入《后汉书·循吏列传》,说明正史对其高度认可。”李伟刚说。为了研究童恢,李伟刚曾和同事们多次在童真宫周边走村入户,进行田野采风,不止一次听到老人们虔诚地诉说对童恢的敬仰。“在老百姓口中,童恢被称为‘童大老爷’,他是身边的一位长者,是一位守护者,是一个理想的好官。”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芳 报道)

责任编辑: 吕晗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