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记忆大厦的修复

大众日报记者 李梦馨

2021-09-30 08:57:3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这是一本历史,一本关于人的记忆的历史,一本关于地方院校建筑学人的生命史述。”《海右名宿——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口述史》通过专业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地方建筑院校专业学科发展史研究之先河。
  该书编者仝晖在后记中写道: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时间”本身是无意义的,只有当“此在”作为生存的“时间性”而存在,这段时光才具有了历史性的光芒。在这一段熠熠闪光的岁月里,“人”是意义的唯一赋予者。
  该书的工作,始于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办学六十周年、城市规划专业恢复办学四十周年时的“寻找子昂”活动,“子昂”即伍子昂,中国建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奠基人。在一手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匮乏的情况下,山东建筑大学组织老师及校友,沿着伍子昂先生生前的足迹,在广州、上海、济南、青岛、北京等其曾经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城市中,遍访其家人、朋友、同事、学生,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复原、再现他一生的版图。在这部书中,伍子昂先生对山东建筑大学乃至山东建设事业所作的贡献得以首次完整且深度地呈现。
  从草创期摸索中前行,到十余年的动荡与沉寂,增设城规专业时“七条好汉”的艰难与热情,再到建筑学专业复招后于坚守中创新,学院发展进入快车道后的反思……在建筑城规学院十四位老教授的访谈中,个人的成长与学院的建设发展紧密结合,两条历史的线性叙事线索,被放置在山东建筑大学构成的历史语境下,还原了时代变迁中老一辈知识分子为师、为学、为人的态度,以及六十年发展的艰辛历程。
  该书通过从半结构式到结构式提问,采用生命史述的方式收集本人、家人、朋友、同事、学生的口碑史料。在一年多的访谈、整理、撰写、影像口述采集的过程中,口述团队的师生共形成访谈逐字稿近百万字、采集影音素材数百小时、照片数百张,建立起“建院口述史记忆库”,记录了老一辈建大人不畏艰辛、坚韧不拔的办学历程和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该书采用平实易懂、流畅亲切的语言,力求真实生动,通过情景再现,返回历史现场,发掘真实的历史史实,凝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奋务实、博学创新”的地方院校建筑学人的精神,建构专业记忆的多元图景。
  值得注意的是,当亲历者的声音在历史解读中日益重要,当历史的场景得以生动地再现,当普通人开始发掘那些隐藏的或未曾被讲述的故事,开始关心宏大历史叙事不屑于关注的细节时,史学的方法和技能依然不可替代。
  在口述访谈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审辨、分析、比较的环节亦不可或缺。该书通过收集历史资料档案、人事档案、报刊、图片、图纸、照片、会议记录、政府证明、私人日记等档案史料,在不同来源的口碑史料之间以及口碑史料与相关有限文献史料、档案史料、实物史料之间进行多重互证,勾勒出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六十年发展的历史丰富性。
  这不仅仅是访谈,也是一座记忆大厦的修复,一次关于地方建筑教育精神的寻根。在“寻找子昂”的活动中,海内外校友共同参与到寻找建筑学奠基人伍子昂先生的足迹过程中,每个人都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局内人”,成为学院历史书写者,将自己在建大的时光雕刻成为这座记忆大厦的一块砖。老一辈建筑教育者的故事在沟通、理解、回忆、记录、倾听中,得以春蚕丝新、玉锦流长。

责任编辑: 杜文景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