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滩区28个新建村台社区全部实现分房到户,大众日报带你看现场
大众日报记者 王兆锋 蒋鑫 马海燕 王琛 于海员 统筹 王如林 刘芝杰
2021-06-03 08:22:56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山东黄河滩区28个新建村台社区全部实现分房到户
“搬新家了,滩区群众好日子开始了”
□记者 王兆锋 蒋鑫 通讯员 王恩标 报道
本报东明6月2日讯 “给了滩区老百姓这么好的家,我们打心底感谢党!你一定要把我的这句话写进稿子里。”今天,在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1号村台,正在收拾新家的李新节动情地说。
(视频:大众日报视频工作室 马海燕 王琛)
今年5月底,随着东明县12个滩区村的村民选房、领钥匙,山东黄河滩区28个新建村台社区全部实现分房到户。其中,9个村台已经搬迁入住。
李新节的新家是栋2层小楼,140平方米。站在二楼望去,村台风景尽收眼底。当天,李新节买的3个新橱子送来了,安装好橱子,他迎来几拨看新房子的亲戚。大家喜气洋洋,你一言我一语,谈论最多的就是:“搬新家了,再也不怕水了,好日子开始了。”
黄河山东段长628公里,河槽和大堤之间形成1702平方公里滩区,60多万群众居住其间,百年来饱受水患威胁,安居难、出行难、上学难、娶亲难、致富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滩区人。59岁的李新节,就曾见过几次黄河发大水:“我这一辈子盖了3次房子,别提有多难了。以后再也不用盖了。”
远离水患威胁,住上安全结实的新房子,过上幸福致富的好日子,是滩区群众的共同心愿。为了让滩区居民早日搬入“稳稳的家”,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黄河滩区脱贫迁建这一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自2017年开启滩区迁建大幕。
迁建工程涉及7市16县区,包括外迁安置、就地就近筑村台等五种方式。东明县是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主战场,全省28个村台安置社区中,东明县占24个,安置人口近12万人,占全省村台社区安置人口的94%。
四年时间过去,作为滩区迁建“难中之难”的新建村台社区全部实现分房到户。村民许红伟领到新房钥匙那一刻,抱着一挂鞭炮,一路小跑来到新房门前,欢快的鞭炮声响彻房前房后。
“滩区群众的好日子开始了,我们在见证历史!”在沙窝3号村台,看着搬进新家的村民,沙窝镇镇长邢鹏英抹了一把眼泪。四年来,全省近两万名党员干部、十万多名建设者集结黄河滩,鏖战大迁建,终结硕果。
据了解,围绕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东明县正积极推进黄河滩区土地流转,加快推进生态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园、万亩虎杖种植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聚集区和示范区,让滩区群众未来的生活更有奔头。
(海报:大众日报融媒设计制作工作室 于海员 创意策划 刘芝杰)
背景资料:
黄河养育了一方儿女,可时不时“发脾气”,也让岸边的百姓们头疼不已。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遭遇过大小洪水40余次,频繁被淹,村民就在“洪灾—重建—再洪灾—再重建”的悲情轮回中,与黄河相依相伴。一座座参差不齐的房子建在高低不等的土岗上,行走在村里就如在山谷间穿梭,这是黄河滩区之前的村庄。
一次黄河水患把房子淹塌,村民就得垫一次台子盖一次房子,滩区百姓陷入了“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钱”的生活怪圈。安居难、出行难、上学难、娶亲难、致富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滩区人。
为了给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2017年,山东投资368亿元启动黄河滩区居民大迁建,涉及沿黄7市16县(区)。四年间,先后有近两万名党员干部、十万多名建筑者投入到这场投资规模最大,支持政策最优,涉及人数最多的群众安置工程中来。
相关新闻:
大众日报记者深入黄河沿岸走近滩区群众,讲述“我和母亲河的故事”
视频|黄河滩区脱贫迁建①搬得出:告别与洪水斗争,迁新居迎接新生活
视频|黄河滩区脱贫迁建②稳得住:党员干部带头,强大合力啃下硬骨头
视频|黄河滩区脱贫迁建③能致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 刘芝杰 签审: 王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