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一粒海水稻有多强?说说山东农业科技范

大众日报记者 王红军 陈巨慧

2022-03-08 09:48:4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王红军 陈巨慧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牢记嘱托,山东紧扣现代农业发展关键问题,强化科技研发和创新,加强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一粒海水稻可以有多强?

去年,地处潍坊市寒亭区的海水稻三产融合示范基地,2.51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691.6公斤,跟2019年536公斤、2020年625.3公斤相比,亩产实现“三连增”。

潍坊寒亭海水稻,风吹稻浪满地香。

海水稻,又名耐盐碱水稻。我国大概有15亿亩盐碱地,具备改造潜力能够种植水稻的约2.8亿亩,前景广阔。但是,向盐碱地要粮食,这到底有多难?

首先是育种。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利用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种技术手段,选育出适合不同盐碱地的水稻品种。测产中,编号yc2009的水稻品种亩产779.1公斤。

还要解决盐碱地种植问题,这就有了“土地四维改良法技术”,其核心部分是要素物联网系统,调节盐碱地中水、土、盐失衡问题。在新疆岳普湖基地,海水稻连续种植了三年,已经实现了稻、麦两季轮作,已经可以和正常耕地一样种植其他作物。

还要解决规模化农业生产中的效率问题,跟华为共同成立了九天·华为智慧农业全球联合创新中心,打造智慧农业体系。

这是山东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粒海水稻蕴含着多少“科技”?一是水稻育种,二是土壤改良,三是机械化生产,四是数字农业,这些都是科技创新的力量。

章丘大葱研究所所长魏丙尧在章丘大葱良种繁育基地试验田里进行田间试验。

端牢中国饭碗,良种是关键。山东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立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现代种业强省建设。

经过15年的选育,山东农业大学教授陈学森带领团队,用砀山酥梨和新梨7号杂交,选育出新品种“山农酥”梨。首次投放市场,就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卖出了单个梨50元的价格。目前“山农酥”梨已在10余个县市区示范推广。这就是科学育种的功劳。

由砀山酥梨和新疆新梨七号杂交并实现“超亲遗传”的山农酥梨在菏泽等地大面积栽植成功。

截至2020年1月,山东培育的“济麦22”“鲁原502”位列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前三;“登海”系列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

到2025年,山东还将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100个。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对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山东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智能化对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而高科技是买不来的,唯有自主创新这一条路。

在2021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我国首台商业化CVT智能拖拉机——雷沃P7000大马力智能拖拉机发布。一台雷沃智能无人驾驶收割机,一天能收割小麦100亩地,大约相当于100多个成年劳动力的劳动量。

在潍坊市安丘市,大葱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山东沃华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贯穿大葱种植采收全程的“五大核心技术”:大葱“丸粒化包衣、精量化播种、工厂化育苗、自动化移栽、集约化采收”,有效解决了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比传统种植方式,产量提高15%到20%。“沃华模式”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入首批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70个典型案例。

坐落于安丘市“安丘农谷”项目区的山东沃华智慧农业科技园全貌。

打开手机,“科学种田”。山东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提升,实现农业向数字、智能、智慧、精准、精致方向演进。

在广饶县甄庙村,村民刘新桥打开手机,进入“MAP智农”APP平台,手机里便呈现出一幅“田管图”。通过遥感卫星收集地面多光谱数据,能够生成反映作物长势的遥感图像,达到“科学种田”的效果。

在昌乐县山东姜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生姜批发价格“断崖式”下跌,但公司的生姜常年都是10元钱一斤。公司采用基质栽培方式,配备了先进的物联网、微喷自动灌溉设施,达到有机种植的效果。这种模式种植生姜,产量大约只有大田的一半,但品质好、价格高,利润也远超大田种植。

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推进数字技术集成应用,山东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济南、青岛、潍坊智慧农业试验区。

“论文写在大地上。”山东科技人员多种方式深入基层,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山东省农科院先后选派38名科研人员赴招远市,在镇街、农业企业挂任科技副职。其中,董顺旭博士是业内有名的甘薯专家,不仅带来了适宜蒸煮的“济薯26”,丰富了产业品类,还帮助当地合作联社改进存储技术,把蜜薯存储的坏果率从30%降到10%以内。科技人员的到来,为新技术成果落地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山东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400名科技特派员组建了75个产业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全省9952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现场和线上服务20万余次。

2021年夏粮丰收季,齐河县华店镇赵井村收割机正在田间紧张作业。

——2020年,山东农业总产值达到10190.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破万亿的省份。

——2021年,山东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量首次突破1100亿斤,连续8年在千亿斤以上。

然而,少有人意识到,山东其实只拥有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却生产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

这背后,正是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的力量。

相关链接

望岳谈·两会快评①|保障“口粮”,山东有担当

望岳谈·两会快评②|无水印染、绿色银行,看看山东的“绿巨人”

望岳谈·两会快评③|山东菜,征服人的胃,更征服人的心

望岳谈·两会快评④|出新更入心, 山东党史学习教育何以这样红?

望岳谈·两会快评⑤丨办好民生事,山东用心又用“新”

望岳谈·两会快评⑥丨这事儿不能“健忘”,总书记语重心长

策划:娄和军

记者:王红军 陈巨慧

大众日报客户端出品

责任编辑: 张晨     签审: 刘芝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