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追梦行故事|八零后农民于克峰的种植新模式

2019-05-09 14:47:36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徐艳

祖祖辈辈种地,总想供自己的娃读书,然后去城里工作,这是老一辈人的梦想。

于克峰,1982年生,典型的八零后,没吃过什么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照理说,就该留在城里打拼了,怎么会回到老家种地呢?乡亲们不解地议论着。

于克峰自2009年以来承包村速生林地369.2亩。2010年注册了桓台金喜地生态农业合作社。于克峰的返乡举动给了村里人不小的震动。“克峰不是当销售经理的吗?咋回家种起地了?”村头的王大妈不解地和邻居说。

于克峰的父亲原来经营着4亩地,桓台的土地肥沃,靠着风调雨顺,收成倒也不错。他返乡的事,老父亲也十分不解。

话说现在的种地,再也不是靠天吃饭那么简单了。于克峰耐心给父亲讲解中央精神,“老爸,你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

光是埋头种地也是不行,还要学会抬头看天。2013年于克峰参加了桓台县农业局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这次培训让于克峰的眼界又有了开拓,他意识到,现代农民种地不光靠技术,还要动脑子,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最新的惠农政策。于是他示范带动发展粮食生产,利用学到的农业知识开始了他的“农村天地大有作为”的一番行动。首先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农机具3台套和大型收获机械1台套,提高种粮机械化水平,有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利用机械赚取一部分种地以外的额外收入,真的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种田还要靠新技术,他带领周围的乡亲积极参加县农业局组织的科技培训班,率先种植粮食高产品种,应用小麦宽幅精播、玉米机械化直播等新技术、新品种,通过科技提高粮食单产。新技术的应用为种地节约了成本,好的品种卖的价钱就好,乡亲们在他的带领下,都尝到了应用新技术的甜头。大家伙纷纷表示:“原来克峰这小子还真有一套!”乡亲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有了技术,还要注重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实行订单种植。”于克峰把从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班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周围的农民,带领大家共同种好地。在他的示范带领下,粮食生产始终坚持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了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提高,与粮食加工企业签订了粮食种植收购合同,实现了优质优价,还带动周边农户搞好了粮食生产。

于克峰大规模种植小麦、玉米取得了成功,带动本村许多农民通过多种形式相继搞起了小麦、玉米规模种植,实现了土地的连片种植,实施了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年平均粮食产量达到350余吨。

不仅如此,他还示范种植了芋头和姜,改变种植模式,增加了经济效益,年增收8.5万余元。目前养殖肉牛100余头,正在探索种养结合的循环生态模式。

辛勤的耕耘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不仅粮食高产增收,还有机械和经济作物带来的增收,2017年他注册的桓台县云峰家庭农场还获得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荣誉。

于克峰,从城里返乡的大学生农民代表,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希望就在他这样的年轻农民身上。

“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大众日报·大众日报联合开展有奖征集活动

@山东人,邀你讲述奋斗者追梦故事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大众日报·大众日报联合发起“2019,奋斗者追梦行”征集活动,并在“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大众日报报端微开辟频道、专栏选登来稿,活动结束后将开展优秀作品评选并予以奖励。

投稿端口>>>

责任编辑: 李伟 王佳声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