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 | 带头下馆子、发放消费券,让消费尽快热起来

大众日报记者 马清伟 李檬

2020-03-31 06:08:3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近期,多地书记市长带头下馆子、逛超市,向居民发放消费券、购物券,引起广泛热议。

大众日报理论版3月31日推出文章《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就为何要重视消费作用、如何推动短期消费刺激向长期消费能力跃升,进行了系统阐述。

壹 | 疫情期间,大部分消费并未“沉没”,只是暂时被抑制、被冻结了

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各地为何高度重视消费的带动作用?

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增长8%,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在“三驾马车”中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正值春节黄金假期,众多消费领域“急踩刹车”,居民部分消费需求“被抑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时令属性消费就此“沉没”。包括春节假期等节日礼节性消费,当季服饰消费、冬季冰雪体育休闲消费等季节性消费。这些消费,很大程度上过去就过去了,不会再回来,成为社会净损失。

但大部分消费,只是暂时被抑制、被冻结了。疫情冲击之下,人们消费欲望与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有的刚性需求无法释放,此时消费需求的下降并非居民的主动选择,而是防控要求之下的无奈之举,大量消费需求实际上是被隐藏或压缩的。

如汽车、房地产等大宗商品消费,因消费额较大,消费者持审慎态度,需要“货比三家”“现场体验”,单纯的“线上看房”“VR看车”等实践证明收效甚微。但这两类消费不会过时“沉没”,只是暂时被抑制、被冻结的延迟消费。而且,疫情催生居民对安全性、便利性和独立空间的消费需求,原来在犹豫是否购买房、车的潜在用户,经过疫情很可能就会变为准用户。此外,餐饮、旅游等以人员集聚、流动为特征的服务消费也属于被延迟、被冻结消费。

贰 | 疫情海外蔓延,国际市场受影响,亟需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

此次疫情期间,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强势崛起。2003年“非典”助力电商“首次爆发”,此次疫情有力推动了线上消费“二次爆发”。“宅经济”催生消费新形式、新业态,数字经济消费需求激增,线上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消费回补加上潜力释放,可以说,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船石”和“稳定器”,消费相比于投资和出口,具有更大的恢复空间和发展潜力。

同时,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国外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应对疫情冲击必须依靠强大的国内市场。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消费刚性强、韧性足、回旋余地大,必须有效提振消费信心,充分发挥稳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

叁 | 既要“短刺激”,提振消费者信心;又要“长计议”,让居民敢花钱

稳消费,既要“短刺激”,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在较短时间内让消费快速升温;又要“长计议”,提升居民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优化消费环境,增强居民长期消费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稳就业是稳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恢复和回补,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和就业发展状况。要重点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多措并举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同时,努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持续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增强消费意愿。

领导干部带头,对于提振消费者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应进一步适当延长假期时间和更大力度执行带薪休假制度,探索周末2.5天休假模式。对住宿、餐饮和文化休闲等服务业,加大卫生安全消费环境建设,推动实行分餐制,加快推进景区升级改造和管理服务提升,为疫后文旅业强劲复苏创造更优体验环境。

(作者:孙明霞,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科技副职专委会会长。全文见大众日报3月31日第9版 转化编辑 马清伟 李檬)

责任编辑: 王建国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