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九个强省突破,应该如何突破

2020-12-16 06:1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十三五”期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现代化高质量产业体系不断建立,经济发展韧性更加强劲,高质量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九个强省突破”的重大战略任务,为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目标遵循。全面推进“九个强省突破”战略深入实施,山东应主动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基础特色,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水平,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走在前列。

科学把握新科技与新供给、新消费、新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补齐科技创新链关键短板

补齐科技创新链,打造科教强省。

山东大学生就业总量、技能人才总量、研发人才总量、研发总投入、专利发明总量均居全国前列,尤其是经过最近三年的新旧动能转换,山东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40%,科教强省的产业基底更加坚实。

打造科教强省,关键在于补齐科技创新链。要科学把握新科技与新供给、新消费、新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重点补齐科技创新链关键短板,打通堵点,积极推动科技成果量产,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形成以新技术支撑新供给、新供给带动新消费、新消费促进新需求、新需求催生新科技的科技循环链,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集中力量把青岛建设成为凝聚全球科技资源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济南建设成为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带动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凝聚更多优秀科教人才和优质科教资源,努力打造科教、产教深度融合的科教强省新典范。

盘活齐鲁特色文旅资源,打造文化强省。

山东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国内外入境游客总量、旅游消费总量、文化产品总量、文旅项目总数、人均文化公共投入等指标在全国都位居前列,这些都为今后探索更加具有明显齐鲁文化基因特色的文化强省新思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造文化强省,重点在于文旅融合盘活齐鲁文化与旅游特色资源。应本着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保护和发掘好泰山、黄河、儒学、海洋等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文旅元素,立足齐鲁文化特色,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互动的世界级文旅项目,高水平提升文旅服务基础服务设施和服务管理,更好推动山东文旅产业走进历史文明深处,走向现代文明前沿,支撑文化强省建设持续走在前列。

释放健康消费新需求,打造健康强省。

山东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二位,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居全国首位,人口健康消费潜能存量巨大,这是释放康养经济新动能的重要禀赋基础。

打造健康强省,要重视释放健康消费新需求。应发挥好沿海开放医疗卫生发展的突出优势,以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为突破口,围绕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全民健身、医疗、养老、保健等现实诉求,依托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着眼建设全球知名的国家级黄河流域区域健康医养新高地,大力促生互联网+医疗健康、康养旅游、康养体育等新消费模式,强力深化公共卫生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全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和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更充分满足人民对健康消费需求的美好期待,把人口大省建设成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健康强省。

激活农村要素大市场,织密工业互联产业链,利用投资增量盘活海洋科技资源存量

激活农村要素大市场,打造现代农业强省。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村人口大省,农业发展基础牢固,耕地保有量占省域陆地面积比率全国最高,农业生产总值长期居全国前列,创新型农业发展资源要素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山东农业农村发展寄予厚望。

打造农业现代化强省,核心任务是激活农村要素大市场。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以加快山东西部崛起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鲁西规模化农场、黄河高效生态农业园和胶东海洋牧场等特色现代农业,加强并落实农业农村发展经费投入刚性增长目标任务,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尤其重视引进国家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和工程,提升农业科技展翅能力,加快激活农村“三资”市场,让农村人、地、钱三大关键要素实现高效率流动和高效益配置,为现代农业强省注入不竭动能。

织密工业互联产业链,打造先进制造强省。

山东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相对完整,产业结构体系比较完善,制造业品牌较为丰富,是国内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省,尤其是海尔、浪潮、歌尔等一批工业互联领军企业的成长和崛起,使得山东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正在承担更加重要而关键的角色。

打造先进制造强省,必须重视织密工业互联产业链。要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国内外链上优质资源,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先发优势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高效化发展,重点以“十强”产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提升企业入网率和触网率,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实效,积极融入国家双循环战略,增创工业互联新优势,打造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的线上集群产业链与线下集群产业链互补互促发展、高端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的先进制造强省新样板。

注入蓝色科技新动能,打造海洋强省。

山东省海域面积与陆地面积相当,海岸线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海洋科技人才总量占全国的一半,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蓝色经济已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特色名片。

打造海洋强省,必须进一步注入蓝色科技新动能。应坚持海陆统筹、创新驱动、产业联动、全域推动原则,发挥好我省海洋经济量大面广的基础优势,利用投资增量盘活海洋科技资源存量,重点加强对国家级和世界级海洋科研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提升青岛、烟台两大沿海城市的核心引领能力,增强海洋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鼓励并引导涉海企业利用海洋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蓝色经济注入科技发展新内涵,为海洋强省建设积蓄发展新动能。

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引领黄河流域数字化发展,努力成为内循环双循环重要节点

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全面融合,打造数字强省。

山东在数字存储、数字生产、数字消费、数字研发等领域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并且在工业数字生产发展上确立了先发优势。

打造数字强省,必须更加重视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应放眼中国北方数字市场,积极引领黄河流域数字化发展,确立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的数字战略新格局,从巩固基础技术优势着手,加大对量子计算、超算中心、工业互联、数字装备等优势领域的技术投入,着力推动数字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加快促进数字与科技创新融合、数字与工业生产融合、数字与生活消费融合、数字与社会治理融合,逐步实现数字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各大领域的全面多维度融合,将数字技术先发基础优势转化为领先发展优势,努力打造数字强省新标杆。

筑牢绿色生态产业基底,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强省。

近年来,经过新旧动能转换的积势推动,山东长期以来形成的偏重化的产业结构已发生重大转变,呈现出产业生态化、布局集约化、技术低碳化的发展新趋势,生态产业经济基底进一步筑牢,为打造生态产业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强省,前提是筑牢绿色生态产业基底。应积极构建山东生态经济发展新格局,重视和发挥好已有的生态基础优势,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重要战略能源、关键核心材料,进一步加大绿色技改投资,引导传统产业主动实现自我转型,引领生态产业自我集聚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重点支持清洁新能源、信息装备新材料产业加快成长为生态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把我省打造成为以绿色产业基底为支撑,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重要基础功能的新能源新材料强省。

畅通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打造交通强省。

山东处在“一带一路”交汇的国际国内双循环重要区域战略节点上,向东毗邻日韩,面向东北亚和太平洋开放的区位优势非常突出,向西依托黄河流域内陆省份,面向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开放的区位特色非常明显,向北紧邻京津冀,向南连接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山东全方位开放发展的基础条件十分优越。

打造交通强省,要点在于畅通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必须高点站位,放眼全球,发挥好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高水平推动山东全面融入双循环战略,率先推动半岛城市群内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带动提升黄河流域城市间要素流动服务一体化水平,进而促进跨省尤其是与黄河流域省份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升级,推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社会信用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国际商贸一体化通关体系等跨区域互联互通,努力打造更加凸显“一带一路”双循环节点功能特点的新时代现代化交通强省。

(作者:周德禄,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 马清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