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对标德国制造”,山东制造的雄心和决心!

2021-01-05 06:12: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突出制造业主战场,对标德国制造,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具有强烈的信号意义。

德国制造业高度发达,“德国制造”享誉世界。“对标德国制造”的提出,彰显了山东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的雄心和决心。

“德国制造”如何炼成

德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经验,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强调制造业重要地位,明确工业4.0发展方向。德国从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之初就确立了工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核心地位,百年来始终坚持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国家发展战略。随着新一轮技术浪潮的到来及国际科技竞争的加剧,德国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塑造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革新产业结构、促进新兴和尖端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隐形冠军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发达,大中小企业间分工合作紧密。除了少数知名大企业外,大量中小企业为德国贡献了60%-70%的出口。这些中小企业或许不为人所知,但其市场份额能占所在行业世界份额排名的第一或第二,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这类企业往往只生产单一的专业产品,在其专业领域内遥遥领先,经营范围覆盖全球。德国很多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分工合作关系,其中的中小型企业多是所在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多元主体的创新体系奠定制造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德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包括联邦和州政府、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研究机构和基金会等各类行为体。德国政府大力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建立了大量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园和技术孵化中心。政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资助,鼓励这些大学和研究所将研究成果产业化,鼓励人才到企业发展,为企业输出大批高端专业人才。德国企业也高度重视自主创新,80%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独立研发机构。

“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人才保障。“双元制”职业教育由企业与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合作,受训者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中学习职业技能,同时以学生的身份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文化基础知识。企业与学校的学习交替进行,为企业培养高水平的产业技术人员。“双元制”职业教育面向企业实际需求,注重实践,突出技能培训,为德国企业输送了大量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术过硬且富有一定创造力的熟练工人,为“德国制造”积累了丰富的工匠资源。

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了纽带桥梁作用。德国政府高度重视行业协会或商会的作用。工商联合会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在经济和法律、政治方面发表广泛的、原则性的意见,在特殊场合充当法院和当局的鉴定人。德国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业协会,对本行业发展进行指导、监督和协助,同时在政府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山东制造”如何打造

山东工业门类齐全,结构体系完备,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省,但还不是制造业强省。

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实施以来,山东制造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制造业结构重、能耗大、技术创新和品牌质量不够突出等问题仍有待改进。

德国制造业的发展经验,对于正在加快实现由“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转变的山东来说,具有非常突出的借鉴意义。在打造制造业强省方面,德国经验可以为山东提供借鉴参考。

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入厘清行业“卡脖子”技术,根据技术难点分类施策。对当前处于跟跑或局部领跑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采用“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方式,集中资源促进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实现领跑。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灵活的科研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人才配置效能,创新人才鼓励和激励机制,通过项目补助、平台资助、人才奖励等方式激发科研人才创造力。强化协同创新,充分借鉴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的体制机制优势,聚焦十强产业建立搭建产学研创新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以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为总抓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深入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在优势产业集群中加快形成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应用,形成一批应用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增强信息技术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渗透能力。

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或有条件的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针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推出更加精准的服务措施,优化中小企业数字赋能生态,加快创新发展。

依托产业集群,构建配套完善的产业生态链。

聚焦“十强”产业,建立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构建大小企业协调发展、配套服务发展成熟、资源人才充分集聚的产业生态。

支持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龙头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在项目建设用地、税收优惠、市场拓展、投融资、产业政策、资产重组、增资扩产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扶持配套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一批“配套专家”,在财政、税收、融资、创新创业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帮扶,促进其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发挥“链长制”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形成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

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制造业高效供给。

产业的根本落脚点是产品,只有产品高端化,才能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要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国际性知名品牌,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增强主导产业技术标准话语权。鼓励中小微企业加强产品升级,逐步实现品牌高端化。推广产品追溯信息电子化,把质量作为制造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突出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力度,提高智能装备、新型材料、绿色产品等中高端产品的有效供给。

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高地为契机,加大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为导向,着力提高技术工人的信息化和关键工序操作技能,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提供更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匠。

推动职业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双元制),系统学习其教育理念、方法及各项职业标准。鼓励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完善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措施,激励更多人成为高技能人才。

(作者:朱晓静,系山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 崔凯铭 马清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