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汇】这位茌平人有啥过人之处,让唐太宗连续四次催促他来见面

大众日报记者 陈巨慧

2019-08-14 19:00:00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00:00.00]
                                    

茌平人马周,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名臣。他出生穷苦,但他通过努力,熟读《诗》《书》《春秋》等儒家书籍。年纪不大,马周就已满腹经纶。  

马周怀济世之志,但因为性情放浪,周围人都对他颇有微词。唐高祖时期,马周当上一名小官。但这与他内心所想差距极大,马周因而整日闷闷不乐,以酒度日。后来,他因不务正业而被刺史责骂,于是索性离职。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马周这块璞玉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马周经人引荐,成为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因是武官出身,并不涉猎经学,一时愁眉不展。门客马周便替常何捉刀,陈述合乎时宜的二十多条意见。常何按照马周的要求奏上,事事都符合太宗心意。太宗知道常何是个粗人,绝不会写出如此佳作,便询问常何。常何坦白承认:“这不是臣所能写出的,是家客马周草拟的。他每次和臣谈论,无不以忠孝为宗旨。”

太宗觉得马周是个难得的人才。他下旨召见马周,在马周尚未到达期间,太宗四次派人催促。待到马周拜见后,太宗和他谈论得非常高兴,令他在门下省值班侍奉。

马周机智善辩,所以他擅于建言献策。但与魏征声色俱厉不同,马周所提往往都是建设性意见。每个意见虽然委婉,但却挺中肯,合乎太宗的心意,也能为太宗所接受。他劝谏李世民休养生息、莫纵诸王,同时削弱将领兵权,修缮太上皇李渊的宫室,并从城外挪到城里,方便孝敬。当时魏征爱提意见,马周也爱提意见。魏征临死时,将所有奏章结集,打算传之后世。而马周临死时,则将所有奏章草稿全部付之一炬。

到了贞观十八年,马周已经身兼多个要职。后来他升迁至吏部尚书。他处理事情冷静理智、公平合理,唐太宗对于马周往往“暂时不见,则便思之”。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鲍青

责任编辑: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