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村振兴一线报告|​当数字与农业相遇,“鸿沟”这样消除

大众日报记者 马玉峰 赵丰 从春龙 张晨 于海员

2020-10-22 06:25:5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农产品电商销售50强山东占了10

全国每9个淘宝村就有1个在山东,达到598个,占全国11%

网商银行向山东省经营性农户授信人数全国第一

全国首个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城市(盒马市)项目落户淄博

山东是全国首个整体启动村播计划的省份

……

数据显示,山东数字农业的发展已经居于全国前列。

数据是枯燥的,对广大农民来讲,不管你是数字农业还是“文字农业”,能带来丰产丰收那才是真正的好农业。

30多年没和土地打过交道的“新菜农”耿汝昌前些日子刚尝到了数字的甜头:一周前,耿汝昌种的大棚西葫第一次开摘,只摘了半边就摘了46桶、900多斤。本村与他同时开始种棚的好友,俩人同一天栽苗,同一天开摘,朋友的棚比他的棚还多了800棵苗,但朋友寻遍全棚也只摘了8桶。

大众日报乡村振兴调研采访记者了解到的老耿的故事并不复杂:

今年53岁的老耿从1984年就开始跑运输,年龄渐长的他感觉跑不动了,2017年就回乡投资建设了三个高温大棚,希望能赚点儿“安稳钱”。可种大棚可没想象中那么简单,起早贪黑劳心费力,产量质量却差强人意,前两年基本没赚到什么钱。

去年,耿汝昌请当地农业科技公司对自己的大棚进行了“智慧化改造”。改造后,只要打开手机上的APP,就能看到大棚各种数据,如二氧化碳浓度、空气温湿度等。农业科技公司则通过数据监测结果提示种植户进行浇水、施肥等相应操作。

“以前最麻烦的放风,现在基本不用操心,设置好温度范围,放风机即可自动完成。”

统计显示,通过数字化改造的“智慧大棚”,每亩农药、化肥、用工等减少15%-30%,产量增加20%-50%。

△点击查看10月22日大众日报1版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10月22日大众日报3版相关内容

在本月27日的“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举办前夕,烟台农业农村局与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智慧苹果“云参观”、助农惠农线上平台产销对接、国内知名“网红”主播带货……全程直播、全方位互动,将让本届苹果节实现全程的“数字化”。

从田间生产到终端销售直至产品溯源,数字农业,已成为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又一重要推动力。

但相对而言,数字农业还是新生事物,大众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式种养方式需要的额外投入,对销售前景有疑虑,让许多农户踌躇不前,这也就在部分农户中产生了所谓的“数字鸿沟”。

为了尽力消除这条“鸿沟”,山东各地正从政府层面强化顶层设计:

去年7月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中,“发展特色高效数字农业”称为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数字农业投资较大的问题,省级层面提出设立数字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数字农业示范建设项目、数字农业发展奖补机制;同时,各地积极对接存在合作意向的社会资本力量,引导支持社会资源参与智慧农业建设。

要实现数字农业快速发展,必须加快整合农业数字资源,打通‘数字孤岛’,推进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应用、农产品流通领域数字化应用和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数字化应用。同时,加强宣传示范引领,调动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数字农业的发展中来。”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新动能研究院教授牛竹梅对加快数字农业的发展给出了建议。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玉峰 赵丰 从春龙 张晨 于海员 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