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观星】傅聪让我想起了《傅雷家书》

大众日报记者 逄春阶

2020-12-29 10:30:2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可恨的“新冠”还在肆虐。12月29日凌晨,多家媒体确认,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因新冠肺炎并发症在英国去世,终年86岁。傅聪的学生、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孔嘉宁日前发文透露,“傅先生已经住院两周,希望他能挺过来。”我和朋友们都祈祷傅先生能挺过来,但悲剧还是发生了。

看着窗外满地白雪,心中悼念傅聪先生。

我最早知道傅聪,是看了《傅雷家书》之后。三十六年前,我的老师宋学亮先生讲授教育学,他说平生敬仰两个人,一个是陶行知,一个是傅雷。宋先生专门拿出几节课来讲傅雷的家教,推荐我们读《傅雷家书》。我至今记得宋先生讲傅雷的那种心向往之的表情。

《傅雷家书》成了影响我最大的一本书。傅雷在家书中提到的丹纳的《艺术哲学》、莱辛的《拉奥孔》、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巨人三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幻灭》、京剧大师盖叫天的回忆录《粉墨春秋》,还有《世说新语》《人间词话》等书,当年我都买了来,有些还是从北京、上海辗转邮购的。这些书,也跟《傅雷家书》一样,陪伴了我三十多年。另外,我还从书中了解了一些西方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知识,买了一些相关书,比如赵鑫珊的《贝多芬之魂》。这样一盘算,我书房里最早的书,大都跟傅雷先生有关。

家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反复告诫傅聪要注意细节,无论生活上,还是艺术上。比如,他在1956年2月29日写的信中说;“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和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比如,1956年3月1日的信中他讲,“仔细想一想我每次信中所提到的学习正规化,计划化,生活科学化等等,你不妨反省一下,是否开始实行了?还有什么缺点需要改正?过去有哪些成绩需要进一步巩固?总而言之,你该做个小小的总结。”1960年12月2日他写道:“我觉得你在放松精神一点上还大有可为。不妨减少一些工作,增加一些沉思默想,看看效果如何。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前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

读着一封封信,一个纯真、简朴、平凡、严谨的父亲跃然纸上,着实让人感动。舐犊情深,苦口婆心。看到这些劝诫,我也想遵照执行,可是老坚持不下来,生活习惯的散漫,耗费了很多无谓的时间。心常生叹:“悔之晚矣”。

杨绛在《忆傅雷》中说:“我很羡慕傅雷的书斋,因为书斋的布置,对他的工作具备一切方便。经常要用的工具书,伸手就够得到,不用站起身。转动的圆架上,摊着几种大字典。沿墙的书橱里,排列着满满的书可供参考。”这些小小的细节,恰恰是傅雷强调的“学习正规化,计划化,生活科学化”的写照。比照傅雷先生,看我杂乱的书房,感到很羞愧。

傅雷教育傅聪的方式好多人不接受,觉得过于苛刻,过于残酷,孩子的童年没有快乐。现在再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肯定不行,孩子就不爱听你喋喋不休的唠叨,有时甚至会有逆反心理。我为什么要走你走过的路?你叫我向东,我偏向西。傅聪后来也说过:“我非常不赞成很多父母把《傅雷家书》当作圣经来读。”

但是傅雷教育孩子的方向是对的,他最强调做人,没有这一条就谈不上艺术,谈不上音乐,一切都谈不上;要做谦谦君子,彬彬有礼,重修养、重品行;做艺术家要“通”,要通哲学、宗教、绘画、文学……一切都要通。这些观点永不过时,永远闪光。

有人问傅聪这些家书中最本质的思想是什么?傅聪回答:“赤子之心。爸爸的信从头到尾贯穿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个。看这些信,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概括这个人:他一生没有一分钟度过的是行尸走肉的时光,他的脑永远在思想,他的心永远在感受。”

傅雷的苦心浇灌出世界舞台上一朵璀璨的艺术之花,被誉为钢琴诗人的傅聪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很少看《傅雷家书》,“我不忍卒读啊!翻翻家书,我就会泪如雨下,就整天不能自持,整天若有所思,很难再工作下去。”

《傅雷家书》是我的人生教科书,我的枕边书,发黄的书页上,有我勾勾画画。我庆幸有了这本书,让我有了遵循,有了提醒,有了约束,在我的生活中,才不至于太散漫,太懒惰,太自私。

我诅咒“新冠”病毒断子绝孙。傅聪先生千古!

责任编辑: 刘君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