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十四五’规划献计策”高端访谈|方辉:激活“沉睡”在地下的文化遗产

大众日报记者 刘一颖 王萌

2020-12-06 07:05:3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奋力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编制好我省“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大众日报开设“为‘十四五’规划献计策”高端访谈栏目,邀请各界权威专家谈对编制“十四五”规划、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激活“沉睡”在地下的文化遗产

——访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

“‘十四五’时期,打造文化强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挖掘、阐释‘沉睡’在地下的文化遗产,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11月17日下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接受记者采访,围绕“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方辉表示,“十三五”时期,山东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传统文化价值阐发和挖掘领域形成了特色和品牌。但山东文化遗产“大”而“不强”,对地下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阐发、保护不够。他建议,“十四五”时期,由政府牵头,形成保护、研究合力,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例如,良渚文化遗址在全方位保护的基础上,形成了由政府、高校、省外科研院所组成的合力,对其进行长达10多年之久的挖掘、研究,良渚古城遗址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对我们文化遗产保护阐释有启示意义。”

方辉告诉记者,山大历史学院团队正在进行焦家遗址挖掘。“焦家遗址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城址的典型代表,希望能对焦家遗址进行可持续研究。”方辉介绍,南方省份一旦发现文化遗址,会在发掘前搭建起挖掘区,“把文化遗址给盖起来,”方辉说,“相当于你在室内进行挖掘,可以从容不迫地开展研究。而不是在户外风吹日晒雨淋,挖掘结束再回填,保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很少,大多只在图片上留下来了。”

“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政府牵头,政府必须足够重视。”方辉建议,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为政府考核、官员评定的一项指标。“我们应该像保护绿水青山一样,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损坏,就无法挽回。”他表示,要在发展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就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已不是问题,已具备实力“激活”文化遗产。方辉举例说,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的车马坑最初被发现后,政府投资数千万元抬高地面,对其进行保护阐发。“那是当代中国首家最系统、最完整、以车马遗址与文物陈列融为一体的博物馆。”

文化遗产保护是基础,更要做好研究阐释工作。方辉表示,阐发不能“单学科作战”,要与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一同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比如,我们要建设一座文化遗产公园,需要有整体规划。考古学家只能挖掘文化价值,但如何用恰到好处的方式将其价值更加清晰、更加全面地呈现出来,让公众感受其文化魅力,这需要建筑、园林、水利等多方共同努力。”

文化遗产保护、阐发,关键在专业人才。方辉说,文化遗产是公共资源,按理来说,文化遗产管理应属于公共管理范畴,但目前,文物保护管理的主要力量来自考古专业。考古专业学生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单纯从事考古发掘,没有问题。但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方辉建议,“十四五”时期,加强对考古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力量涌入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共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阐发工作。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一颖 实习生 王萌 报道)

责任编辑: 黄露玲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