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中心专家: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何具有“历史性意义”

大众日报记者 马清伟

2020-11-03 05:43:41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大众日报客户端特邀全国知名学者,对五中全会精神进行权威、全面、深刻、系统的解读,快来学习吧!

本期专家:许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何具有“历史性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完成在即、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点。

在这样一个重要时点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挑战,战略谋划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前瞻确定“四个全面”新布局,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衔接制定两大新目标

在深刻分析我国发展阶段和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和未来十五年远景目标,更加突出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释放增长潜力。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6年-2019年间,我国GDP增速年均值为6.6%。今年面对百年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全年预计实现2%左右的增长,是世界上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明年经济有望继续回升向好。

综合多种方法测算,整个“十四五”时期的潜在经济增速,预计比“十三五”时期略有回落,大体可以保持在5%左右。设定与潜在增长水平相应的发展目标,将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和国家治理效用等方面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未来十五年的远景目标,是有机衔接的。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人均GDP预计要达到两万美元,即在201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适当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升值,未来十五年我国GDP年均还需要增长4%左右。

由于潜在增长水平会随着发展水平提升而自然回落,分阶段看经济增速会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这意味着实现“十四五”目标将为实现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而远景目标又是“十四五”发展成效的自然延伸。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首先布局沿海开放,采取“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方式,将国内低成本土地、劳动力与国际上的资金和技术结合,打通外循环、牵动内循环。

随着国内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资本和技术积累能力上升,我们又强调 “引进来、走出去”和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注重内外平衡。

现在我国经济体量已稳居世界第二,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门类齐全优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多年超过30%,具备了打通内循环、促进外循环的条件。同时,美国对我国围堵升级和疫情阻隔,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干扰,全球化动力不足,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支点还是要依靠畅通内部经济循环,挖掘和提升内部潜力。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要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积极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不断提升强大国内市场优势。与此同时,要坚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不断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加大制度性开放力度,促进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国际国内有序流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正从依靠要素扩张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持续增长更加依靠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随着发展阶段的提升,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的空间逐步收窄,美国加大对我国的科技打压力度,进一步增加了技术引进的难度,因此必须把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同时,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加快推进关键环节和重大领域改革,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4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要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高市场化、法治化水平。要加快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改革,增强经济增长后劲。要加快构建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丰富宏观治理工具箱。要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推动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在空间上的优化布局,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促进绿色、包容和安全发展

脱贫攻坚战即将如期打赢,这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十四五”期间,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根据各地发展基础和禀赋条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人与自然,是一个共同体。后疫情时期,人类需要一场绿色和生态革命。“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金融,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增长点。同时,加强同世界主要国家在清洁能源、低碳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合作,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

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我国人均收入虽已超过1万美元,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民生领域还有不少欠账和短板,社会安全网需要进一步夯实,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要引起更多重视。

最后,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筑牢风险防线。现代化建设征程并非坦途,只有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筑牢风险防线,才能确保现代化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清伟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张晨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