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区域协调发展,“十四五”时期应如何推进?

大众日报记者 马清伟

2020-11-23 21:02:3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大众日报客户端特邀全国知名学者,对五中全会精神进行权威、全面、深刻、系统的解读,快来学习吧!

本期专家:金凤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中科院专家:区域协调发展,“十四五”时期应如何推进?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这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以新理念、新内容、新措施、新机制,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四大板块区域总体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主体功能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深入实施,东中西互动发展和以功能区、城市群为主体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统筹国内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但是,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与环境,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新的趋势,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概括起来,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社会领域协调发展方面将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发展惯性”“双循环与逆全球化”“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约束增强”“创新要求与创新能力不强”四对突出矛盾,发展与环境的协调方面将面临“发展布局与生态环境安全格局”“发展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两对突出矛盾。

破解上述六对矛盾,需要新理念、新内容、新措施和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十四五”规划建议中设立专章“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阐明了未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就是对这一要求的贯彻落实。

促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陆海之间、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统筹协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时期。区域经济将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将发挥引领作用。

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更加强调综合统筹。首先,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融合发展。未来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构建统筹国内国际、协调国内东中西和南北方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其次,统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持续深入推动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改革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将具备更强大的能力支持中西部、东北等地区加快发展,鼓励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等各类平台大胆创新,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多种措施和手段并举,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逐步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短板。

再次,推动陆海统筹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加强陆海统筹力度和水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促进陆海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全方位协同发展。

最后,促进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功能定位,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平衡区域利益,促进区域合作,优化提升各类开发区功能定位,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首先,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和任务目标,“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应在以下方面形成新的突破。一是进一步深化“带状”联接机制。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四大板块+重大区域战略”的区域发展联动机制。二是逐步完善空间平衡机制。未来要进一步克服板块之间的发展落差,释放东中西地区之间的梯度势能,优化国家经济地理格局。三是加强绿色协调发展机制。“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将绿色化发展从理念转化为实践,需要在区域空间上有明显的印记,这就需要造就绿色的国土空间,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其次,构建精准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化解区域矛盾;二是平衡区域利益,包括环境利益、民众的满意度、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公共服务的普及等;三是促进区域合作,政府政策引导是实现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再次,以国家高新区等为平台,构建区域人才体系和创新空间体系。应推动各类功能区由“大项目、大制造、大招商”的工业经济发展思维,向“生态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新经济发展思维转变;由单纯强调产业规模高速增长的工业园区发展导向,向强调产业、科技、新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园区发展导向转变;由“土地出让、政策优惠、招商引资”等要素驱动发展模式,向“创业、孵化、生态”等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主探索、滚动成长的自我发展,向开放创新、跨越引领的共同发展转变。

最后,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相对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的政策体系仍有待健全,扶持方式和扶持力度也有待深化,这对我国的国土安全、国防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应根据不同边境地区的情况,构建安疆固土乐业的城镇体系。二是强化边境地区的人口稳定政策。三是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坚实的国防安全支撑基础。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清伟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 高翔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