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对话”征文展播|鲁东大学卜晓琳:带着长征精神,奔向伟大复兴

2021-03-26 15:33:0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卜晓琳

如今,人们的生活愈加优渥,但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绝不应忘记中国一路发展的坎坷。我们接下来要走的路,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路”,这同样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走在这条道路上的我们,要想到达目的地,自然也需具备坚定信念、乐于吃苦、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让我们走进历史,从一幕幕艰难的历史镜头中拾起宝贵的长征精神,并带着这种精神,大踏步向前迈进。

红军长征开始后,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仗是湘江战役。这场战役异常惨烈,翻开历史这悲壮的一页,我们可以看到广西境内的岳王塘江面上漂浮着密密麻麻的红军尸体,从远处望去,这些穿着灰色军装的尸体让江面变成一片灰色,让江水变成一片血红......原本8.6万人的长征队伍经历这次战役后锐减到3万人。当时国民党武器精良,仅战斗机就配有30多架,而红军非但没有空中力量,武器装备也老旧匮乏,仅有不到一半的红军能够配上枪支,每支抢的子弹也仅有几十发。在战斗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红军浴血奋战,英勇斗争。其中一支被称为“绝命后卫师”的红军34师部队,在掩护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被敌人截断,几乎全部丧生,师长陈树湘在激烈的战斗中腹部中枪,伤势严重。但是他仍然忍着剧痛,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带领大部队突出重围,而自己却不幸被俘。在被敌人押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趁敌人不备,从伤口中掏出肠子,用力扭断,年仅29岁的他壮烈牺牲。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为了革命理想,他奋不顾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回看这一幕幕场景,我们不禁震惊于红军战士们顽强英勇、无坚不摧的精神,感动于红军战士们为了革命不惜付出生命的大无畏精神。

红军战士们不只在战斗中英勇无畏,在艰苦的征程中也展现出了他们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长征期间有一个重要事件是红军过草地,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带的行军之难让人难以想象。饥饿不断折磨着红军,战士们准备的青稞炒面非但难以下咽,还不能饱腹,且易让人口渴,可是有的吃总归是好的。青稞麦数量有限,没有粗粮了,战士们就只能吃野菜、菜根和树皮,任何食物都没有的情况下战士们就只能脱下自己的皮衣皮带煮着吃。有的战士实在没有吃的了,就从自己和别人屙出来的屎中挑出未被消化的青稞麦重新清洗后食用。过草地的过程也困难重重,草原上布满泥沼,它们像一个个血盆大口,在隐蔽处静静地等待将战士们吞噬。冰冷湍急的河流面目狰狞,急迫地冲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疾风骤雨让本就艰难的征程雪上加霜,将一个个战士们送入湿软的泥沼,推进汹涌的河流。张闻天的夫人刘英曾回忆,红军过草地是长征中最艰难的日子,走出草地的她觉得是“从死亡世界回到了人间”。就是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也没有向现实低头,他们乐观坚毅,顽强生存,最终走过了草地。这些敢于吃苦,永不气馁,一往无前的红军战士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们在战火中、在残酷的社会条件下,用顽强的意志、用鲜活的生命为我们铺就出来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不忘历史,珍惜现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继续向前迈进,走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这条路上也存在众多挑战,我们每个人都是走在这条新“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继承先辈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在生活中勤奋刻苦学习,认真努力工作,积极帮助他人,为新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鲁东大学学生)

长图|大众日报“跨越百年的对话”建党百年主题征文大赛征集令

责任编辑: 蔡继钗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