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调查|打开种粮大县的“增产锦囊”

大众日报记者 王瑛琪 于新悦 张海峰 王凯 姜国乐

2023-03-17 11:00: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春耕备耕时,田间地头忙。大众日报推出“春日乡村观察”系列蹲点调查,本期关注产粮大县的春管故事。

今年我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山东是粮食大省。记者到两个产粮大县齐河县和邹平市蹲点,推出《产粮大县的“一年之计”》。为方便读者阅读,现推出精读版。

读原文请点我:《产粮大县的“一年之计”》

关键词:麦苗返青

几天前,担任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袁本刚就注意到,3月10日最高气温达到30℃,但第二天就要降到13℃。如果农户没有注意这一变化,继续像前几日一样打药施肥或者浇水的话,大幅降温不仅会影响麦苗对于农药和肥料的吸收,而且还可能产生冻害,对小麦正常返青产生不利影响。

今年气候多变,必须严格做好分区分类管理,例如对于旺长麦田,推迟肥水,适当镇压;对于三类弱苗和受冻苗田,抓住返青期增施肥促苗早发快长。但有的农户知识储备不够,必须由合作社牵头,引导村民进行规范化管理。

距齐河大约100公里的邹平市,春耕春管情况如何?

“年前家里小麦黄了不少,当时可把我吓坏了。”在邹平市焦桥镇前大城村,村民韩举向记者介绍了自家小麦的苗情,“后来技术员告诉我,其实是叶片受冻了,根系、生长点没受到影响。这不,返青之后,麦苗恢复正常了。”

伏卉介绍,小麦自我恢复能力比较强,适当的稀疏并不一定会导致减产,反而会促进小麦分蘖。不过,受冻的小麦在返青期确实要更虚弱一点,因此,要在返青期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保护麦苗健康成长。

重要措施:农技服务

3月16日,伏卉来到邹平市长山镇八方生态家庭农场试验示范田查看小麦生长状况。看到原来几个受冻害影响比较大的品种,如今已经顺利返青,顿时觉得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2月23日,全省“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在邹平市长山镇八方生态家庭农场启动,农技专家现场设置8个咨询台,查苗情,送技术,为农户解决难题,力促小麦提单产、提品质、提效益。据了解,今年小麦返青期全省农技人员下乡指导4.2万人次,培训农民、机手等5.6万人次。

将起点选在邹平,缘于今年年初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的“红色田保姆”垄上行志愿服务活动。

初七一上班,邹平市农业农村局就开展了“红色田保姆”垄上行,六个技术小组分管邹平市十六个镇街,力求以最短的时间将苗情调度清楚。

“其实这种活动也是在给农户一个信号。”伏卉说,借着“红色田保姆”垄上行,邹平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了农技专家到各个镇街开展培训。技术人员一进田,农户就会跟着进田,从而对春耕春管更重视。

种地趋势:精细化

谈起现在农业生产的新变化,韩晓峰说了两个字——北斗。

“去年秋天播种时,我们的拖拉机上就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韩晓峰说,在传统播种过程中,农机手需要准确控制拖拉机的行驶路线,才能实现连续均匀地播种。但这很困难,这需要农机手具备较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

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并通过精准播种、节水灌溉等方式,实现了对作物以及土壤、水、肥料的更精准控制和管理,从而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提高产量并降低成本。

阳光下,在韩晓峰的农田里,一排排绿油油的麦苗笔直地向前方延伸,构成了一片片绿色的方块,在地平线处与蓝天相接。农田里,一台机器十分引人注目——那是一条长长的铁臂,上面垂着许多喷头,正在均匀地向外喷洒着水雾。这个机器叫作指针式喷灌机,铁臂就相当于钟表的指针:“指针”每转动一圈,就有200亩的土地能够得到灌溉,提高了灌溉效率,也起到了节水、节肥的作用。

今年春天,出现旱情,而节水灌溉设施的应用,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现在喷灌设施差不多能覆盖80%。”袁本刚说,但要想实现喷灌设施全覆盖,首先还是要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其次机井、水泵、管道等基础设施还需建设齐全,才能确保每片农田能实现刷卡取水。

改造现有农机,以适应不同的生产需要和环境条件,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个期待:资源聚集

每年麦苗返青期,李培培都要带着一个小组,到各个村子里负责病虫草害统一防治。今年合作社一共承包了6万多亩农田,由6个小组来完成。

返青期是一年最忙的两个时间段之一,忙到脚不沾地,李培培甚至没有时间管孩子。“虽然工作辛苦,但毕竟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种粮有感情,而且合作社的工资与周边的超市或者工厂相比算是高的了。”她说。

像李培培一样,土地流转以后,种粮正逐步成为一种收入不错、具备一定专业性的职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农民将土地流转出去后,主要流向有4个:进厂打工、参与村集体合作社、从事公益性岗位、赋闲在家。很多农户将自己的田地流转给合作社以后,又被合作社返聘,负责农田的耕作,收入增加了。

让更多力量汇聚到粮食生产中,除了吸引更多“新农人”,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也很重要。

面对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村集体增收后劲不足,邹平市在探索新模式。2022年,该市选取魏桥镇、九户镇、孙镇、焦桥镇、台子镇五个镇试点,实施“1+4”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即以党建引领,“合作社+农户+供销社+金融”四位一体。

“原来土地流转费每亩地只有600元,如今合作社牵头统一流转土地以后,土地价格涨到了每亩1200元。”焦桥镇镇长李夏说。

焦桥镇前大城村种粮大户韩举说,虽然承包土地的费用增加了,但是由于农药、化肥、种子等都由合作社统一供应,总体来看平均每亩地反而可以减少100元至150元投入。“俺们种地的热情,更高了。”

策划 娄和军

记者 王瑛琪 于新悦 张海峰 王凯 姜国乐

此前已推出“春日乡村观察”系列蹲点调查

《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还有多远?》

《玫瑰缘何在这里盛开》

《村集体增收,“书记工程”进行时》

责任编辑: 禹亚宁     签审: 梁开文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