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故事①|他怎么也没想到,60岁时年收入竟有了10万元
大众日报记者 陈巨慧
2023-06-14 14:52:17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6月8日上午,来到利津县位于盐窝镇王洼村的春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60岁的社员王文儒,正指挥着小叉车将一袋袋氮肥、磷肥、钾肥倒入智能配肥机的料斗中。“这台机器一个小时能调配复合肥10吨,最近每天的产量在100吨左右。过几天收了麦子种玉米,用量很大,必须先备下。”王文儒说。
王文儒家有30亩地,老伴在城里帮儿子带小孩,农活都压给了王文儒一个人。虽说种地早就用上了农机,费不了多大力气,可由于地块分散,一到农忙时节他就得东奔西跑。“孬地(盐碱度高)麦子熟得早,好地麦子熟得晚,哪熟了就先收哪块,光联系农机就很费劲。有时候地少了人家也不爱给收,得将就人家的时间。”今年麦收,王文儒却不急不躁。30亩地全部托管给了合作社,播种、施肥、浇水、打药、收割啥也不用自己管了,一亩地保底价800元,算上收成分红,预估一亩地的收入在1200元左右。种了一辈子地的他闲不住,在家对面合作社上起了班,每月工资5000元。“这样一年下来,收入差不多能有10万元。挣着钱了家里人都高兴,也能贴补贴补孩子们了。前几天孩子要买车,我给支持了5万元。”王文儒用黝黑的手摸了摸后脑勺,憨憨地笑。
老百姓的土地不成块,只能零散种植,生产成本自然要高。春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土地全环节托管的方式,将流转的土地化零为整,进行大规模种植,降低了种子、农药、化肥的成本和农机成本。以化肥为例,合作社与先正达合作,用放心肥调配化肥,成本要比起市场上的成品复合肥每吨低600-800元。“去年冬天,断崖式降温让不少小麦遭受了冻害,但是我们托管的地块小麦长势明显要好。合理的耕作管理是减少冻害的主要原因。现在秸秆还田,老百姓自己很难有条件深翻、镇压。合作社就有这个条件,通过土地深翻和整地镇压,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抗旱、抗病的能力。”春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春儒说介绍,从2003年成立至今,春喜合作社在全县全环节托管的土地已有26000多亩,另有多环节托管土地六七万亩。
利津县农业农村局三级主任科员赵建海告诉记者,利津县今年种植小麦60.5万亩,依托30多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农艺和人力优势,全县成立了8支三夏生产应急服务队,分赴各乡镇麦收一线,展开机具调配、技术指导、安全宣传、应急救助等各项服务,合理调度全县的农业机械、农机手,确保收割机械能够第一时间到达收割区块,购置了相应的应急物资,阴雨天气或者是极端天气的情况下,确保让老百姓及时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王春儒也是盐窝镇三夏生产应急服务队的队长,负责本片区的技术服务、机械调度等工作。这几天,他与农机手们加强了收割车辆的维修保养,对一些车辆的易损皮带提前进行更换。“合作社本身拥有100多台机械,我还联系了外地的一些农机,如果农民有紧急使用农机的需求,可以给我打电话,确保农民随用随有。”王春儒说。
此外,利津县还在各乡镇主要交通要道设置了九处小麦机收跨区作业接机服务站,及时为外地跨区作业车辆提供接机服务,帮助农机手解决跨区作业中遇到的信息、油料、气象和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困难,提供餐饮、住宿及通行等便利条件。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刘彦君 报道)
相关链接
蹲点深一度丨收了多少斤,花了多少钱?细算一笔“麦收账”>>>
责任编辑: 禹亚宁 签审: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