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济南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刘飞跃 王健 段婷婷 巩姗 王彤彤 王召群 徐超超 沈静 巩晓蕾

2022-08-27 06:38:05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7月4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全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大型主题报道,记者深入16市基层一线调研采访,集中展现各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推进“三个十大”行动的创新举措、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各地砥砺奋进、创新实干的鲜活事例,充分反映山东发展的新变化新气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十六期报道,“三个十大”看济南,包括:“十大创新”看济南、“十强产业”看济南、“十大扩需求”看济南全媒体报道,以及专家点评、视频报道、数据图示等。

“十大创新”看济南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齐鲁科学城”,构建四大创新圈联动格局,济南——

强省会,重在强创新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王健 刘飞跃 段婷婷

7月27日12时12分,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目前,我们已通过济南地面站与量子卫星进行了对接,即将开始应用测试。”8月13日,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周飞介绍,“济南一号”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助力我国提升在空间量子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

2019年在世界上首次验证远距离双场量子密钥分发;2020年创造了509公里光纤量子通信最远传输距离世界纪录;2021年实现500公里量级现场无中继光纤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创造商用光纤量子通信距离的世界纪录……量子通信领域的高速发展,是济南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举全市之力谋创新、抓创新、强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南引进15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加快推进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建设;组织实施科技计划“揭榜挂帅”,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家省实验室组建了由院士及高层专家领衔的科研团队70余个,论证启动科研项目150余个;“齐鲁双星”成功发射、新一代山河超级计算平台建成投用……济南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遍地开花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自2020年成立以来,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十强产业”,重点突破PLC、CNC、RC、编码器、伺服系统等系列硬件产品,已申请核心发明专利109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9项、外观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66项。

“我们与济南本地企业联合研发了激光切割控制系统及部件。该产品全面推广后,将大幅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助力济南激光产业提档升级。”该公司首席科学家邹风山介绍,他们还针对制造业各类生产控制系统面临的行业痛点,研发了全新控制体系,赋能“山东制造”。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浪潮科创中心创客区,“快消费控云”项目团队正在谋划如何将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

“我们针对快消品企业普遍存在的费用管控问题,开发了这款具备随需而变能力的费用管控SaaS服务产品,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运营和战略化管控,最终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该项目团队产品经理孙向晖介绍,目前他们已经与贵州一家企业签署服务协议。

“我们以‘揭榜挂帅’的形式探索内外融合新路径,为创新项目提供市场、资源、技术、专家指导等多方面的支持。”浪潮集团科技创新部部长、浪潮科创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蔡伟表示,他们还将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建立科创基金,打造多维度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济南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前端进行配置,根据近期对全市科创金融数据的初步统计,截至6月底,科创企业有贷户数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了5.1个百分点,贷款余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67.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7个基点。

“2021年11月,济南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新波介绍,根据刚刚印发实施的《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济南将通过5年左右努力,新增科创金融专营(特色)机构3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企业突破100家,“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突破5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率超过10%。

“我们要聚焦推进全面创新,在‘十大创新’引领中增强发展动力。”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表示,要充分发挥省会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等各类高端要素富集的特殊优势,锚定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动摇,加快规划建设“齐鲁科学城”,构建“产研院创新圈、超算中心创新圈、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创新圈、山东大学创新圈”四圈联动格局,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和人才集聚高地,辐射带动引领全社会各领域创新,让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济南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配套建立369项市级任务工作台账

抓住创新“牛鼻子” 激扬发展新动能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王健 段婷婷 刘飞跃

创新是“走在前”的核心动力和最大势能,也是推动省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培育战略科技“国家队”,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打造全国首个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人才+资本”融资服务模式;全国首创政务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政务上云率实现100%,上云企业数量突破5万家……济南聚力实施“十大创新”行动,配套建立369项市级任务工作台账,并将任务分解到61个市直部门(单位)和各区县(功能区),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为强省会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集聚科技力量,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嘀、嘀、嘀……”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一处中试基地内,伴随着不断闪烁的警示灯,急促的报警声响起。监控画面中,一名旅客被锁定——他携带了放射性物质。

这是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通道式伽马相机数据模拟的场景。“这套设备主要包括通道式成像系统、埋地式高灵敏度的报警系统,目前已在我国20余个海关口岸安装使用,在实现无感通关、守护国门安全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该研究院研究员帅磊告诉记者,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最快20秒高效通关的背后,就有通道式伽马相机的助力。

2019年12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致力解决“辐射安全监测”“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研发”“精密无损检测”等领域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我们在X射线无损检测、辐射安全探测核仪器仪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等方面已成功完成20余款核技术应用产品的工程化开发,部分成果已投放市场。”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魏存峰介绍,他们正布局建设“分子影像中心”“射线检测中心”“核分析检测中心”三大科研服务平台,并已孵化一家科技创新企业。

近年来,像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这样落地济南的“中科系”科研院所,已达15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加速集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正为济南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空天信息、先进制造等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以空天信息产业为例,济南市通过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齐鲁卫星一号、四号进入太空,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生产线顺利通过验收,低空监视服务网工程建成先导验证系统……

除了大院大所,济南还集聚了107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5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以及4397家高新技术企业,初步构建了独具济南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8月17日,在章丘区的一个研发车间内,国内首创的全自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量产装备正在进一步完善,明年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后,Ⅳ型储气瓶就可以量产。这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培育的新项目,将在储氢领域填补国内空白。

成立三年来,这家“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各类创新转化机构81家,实施创新项目364个,创新转化技术2889项,建设3个国家级和9个院级公共技术平台,投资孵化衍生高科技企业297家,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00亿元;与100多家山东省外大学、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建设北京创新中心、长三角创新中心,储备项目超过500项。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发展软环境

8月17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开心麻花剧场内,演员们正忙着排练中秋舞台剧《婿事待发》。得益于济南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营业性演出“一本通认”试点,该剧目早早完成了演出申请。

“我们以前申报演出,前前后后得需要两周,现在完全线上办理,最快30分钟就能办完。”剧场票务负责人赵朔说,如今经外地审批许可的演出剧本,在济南片区申请演出时,实行“直接采认、即审即办”极简审批模式,申报材料精简了80%,审批环节压缩了75%。

体制机制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推力,更是自贸区发展的关键。“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济南片区累计推出650余项改革创新措施,形成增值税留抵退税‘一键确认制’、出口备案单证无纸化等265个创新案例和成果,其中19项首创性成果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可,31项在全省复制推广,累计新设企业3.9万家,实现进出口164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6.7亿美元。”济南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凯介绍,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的2021年以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的51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有20项来自济南片区。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济南在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并打通堵点痛点难点,不断改革创新。

厂房主体完工,设备正在安装调试,试车跑道路面已开始摊铺沥青……8月20日,济南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总经理办公室公共关系经理张彬介绍,得益于济南高新区出台的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政策,项目得以提前开工,预计今年11月底整车投产下线,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多。

“自去年推出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黄金19条’以来,我们已经为济南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中科院济南科创城产业园、森峰激光装备、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36个项目办理了分阶段施工许可,助力项目平均提前2个月开工。”济南高新区审批服务部工程办副主任刘振介绍。

济南还在全国首创了“人才有价”评估平台和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人才赋能”制度系统性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的典型案例。

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华云三维总经理梅敬成就是“人才贷”的受益者。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使用“人才有价”评估系统对梅敬成及其团队成员进行了数据征信,综合研判400多项指标、几千个要素后,给出4000万“身价”的评估,解决了其成果转化的资金问题。去年9月,由梅敬成领衔研发的国内首款基于云架构的高端三维CAD平台CrownCAD正式发布。目前,该平台已有15万注册用户。

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新波介绍,济南还制定出台了《济南市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实施意见(试行)》,推出“投、贷、融、保、担”等一揽子支持人才创业创新举措。截至6月末,全市已有21家金融机构创新设立“人才贷”金融产品,贷款余额3.57亿元,同比增长100.85%。

插上“数字翅膀”,利企便民提速升级

“没想到办理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这么快,也就5分钟。”8月17日下午,在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山东勤拓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经办人彭程介绍,他提前打电话咨询了需要准备的材料,现场通过“信用+告知承诺”方式,很快就“领了证”。

“秒批秒办”背后是“泉城链”在发挥作用。2020年9月,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泉城链”平台正式启动,在全国首创“政府数据上链+个人链上授权+社会链上使用+全程追溯监管”的政务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破解了数据开放难与个人数据隐私保护难的“顽疾”,并已在普惠金融、政务服务、司法公证等领域广泛应用。

“济南是数字政府建设先行城市,2018年,济南政务云成功通过先进级试点评估,成为全国首个综合水平达到先进级的试点单位。”济南市大数据局数据管理与安全处处长齐砚伟介绍,目前济南上云单位达到320余家,上云业务1580余个,全市政务上云率实现100%。

加快数字化变革,是催生新动能、增强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在打造数字政府的同时,济南也在加快推进“数字治理”,全面打造智慧社区。

“用电视遥控器搜索‘乐龄学堂’模块,在家就能参与老年大学的教学活动,免费学习唱歌、跳舞、绘画等课程。”近日,济南高新区舜华路街道风华社区居民张立国说。

风华社区党支部书记惠迎雪说,去年以来,社区紧密结合舜华路街道办事处“智慧党建”平台,打造了集基层党建、社区动态、文化宣传、社区安防等为一体的综合数字化社区平台“悦享社区”。

“我们和山东广电网络合作,以电视端为主要载体,让社区的老年人也享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他们不但能通过电视上老年大学,还能了解社区新闻和各项惠民政策。”惠迎雪说,通过广电授权,社区居民还能在电视上实时查看社区监控画面,人人都是“监控员”。

济南市大数据局规划处副处长刘勇介绍,今年济南将打造200个智慧社区(村居),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

数字变革重在赋能,是济南“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济南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目前,济南上云企业数量突破5万家,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智能工厂142家,入选山东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102个,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均居全国第八位。

今年以来,济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峰云平台”,实现设备远程预测性维护及售后服务闭环管理,产品故障率降低20%,客户满意度提升3%。如今,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已上线20000多个工业App,为工业全部22个细分行业提供服务。

短评

为有创新活水来

□大众日报记者 王健

发射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名列全省第一……近年来,那个曾经被媒体称为“钝感之城”的济南,正大步迈向“创新创意的活力之城”,“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魄力尽显。

济南的华丽转变靠什么?靠创新!创新是“走在前”的核心动力和最大势能,更是济南激活一池春水的密码。

济南始终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重任务,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生态和政策环境,以创新之力推动强省会建设。

如今,“创新活水”已经流淌到济南的各个领域。从科技研发、人才引育到推进落实,济南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就在不久前,“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一期)在济南启动,将率先在山东构建北斗精准时空信息服务平台,打造北斗创新应用高地。

正是因为牢牢抓住了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济南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地区生产总值5年跨越5个千亿大关,2021年突破1.1万亿。

而这,对于战略红利交汇叠加的济南来说,显然远远不够。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济南要坚定扛起“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的使命担当,就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激发动力活力,提升城市能级,蹚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十强产业”看济南

以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未来驱动,济南——

数字赋能,现代产业乘风起势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段婷婷 王健 刘飞跃

走进山东华伟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机器轰鸣、工人干劲十足,这些看似各自忙碌的设备、人员,却被两张无形的网联结在一起。

“今年年初,我们通过确定性网络,为企业打造数字工厂。”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技术总监关家樑介绍,通过物联网技改,将孤立的设备统一纳入信息化系统,与此同时,将各部门数字系统打通,形成统一管理系统。

“比如,以往企业想要看生产率,需要从生产管理系统调取产出数据,再从办公系统调取工时数据,手动计算。”关家樑介绍,如今,生产率等各类数据可实时管理,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点。通过数字工厂赋能,企业设备利用效率提升了10%,核心产品投诉率降低35%,人员效率提升了5%。

新与旧的碰撞,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交流融合,正在奏出济南市现代产业的美妙乐章。

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济南市作为一座基础雄厚的老工业城市,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曾在转型升级中经受阵痛。2020年,一场规格、规模空前的动员大会,拉开了济南市“工业强市”的序幕。立足产业优势,济南市确立了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梳理出37条产业链和40个产业集群。如今,四大主导产业链式集群规模化发展崛起成势,去年规模总量达到1.3万亿元。

在高新区孙村片区的算谷产业园,一期及二期首开地块已全部封顶,按计划,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以算谷产业园和算谷科技园为核心载体的“中国算谷”,到2025年,数字产业规模将超7000亿元,2030年规模超1万亿元,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

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济南市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步跨越。

今年2月23日,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在济南发布,6月30日确定性网络完成2.0版本部署,已覆盖全省16市;目前,山东省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数已突破24万个,济南占35.4%,居全省首位;济南累计建成5G基站设施3.27万余处,居全省首位;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居全国主要城市第四位、全省首位;成功入选国家首批5G商用城市、千兆城市、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存量变革的同时,高起点谋划、前瞻性布局,正在为济南未来发展铺就不断上升的阶梯。

7月27日12时12分,世界首颗低轨量子密钥分发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7月31日,山东微波电真空公司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生产线顺利通过验收;8月18日,10位院士齐聚济南,吸引他们的正是济南日渐崛起的空天信息产业……2019年起,济南开始逐梦“星辰大海”。3年来,空天信息产业从一粒种子,快速成长为参天大树,产业链上已聚集200余家上下游企业。

除了空天信息以外,区块链、量子通信、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赛道上,济南正在扎牢未来产业底座,培育新的增长极。

数字赋能,动能澎湃。2021年济南GDP突破万亿大关,工业支撑作用明显。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7753亿元。以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5093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稳居全省首位。“从2018年到2021年,济南市工业营业收入连续三年跨越三个千亿台阶,从5192亿元增长至到8336亿元。”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汲佩德介绍,“根据当前形势,2025年工业营收过万亿的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济南抓存量提质增效,抓增量招大引强,四大主导产业崛起成峰

以产业高度支撑省会首位度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段婷婷 王健 刘飞跃

“世界第一环”在济南发运;刀片电池有了济南造;博科生物旗下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以及医用荧光定量PCR仪相继获批上市……今年上半年,济南各产业领域突破不断,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发展是第一要务,产业是发展的第一支撑,产业高度决定了城市高度。济南市锚定“工业强市”航向,一手抓存量提质增效,紧紧围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谋划推进链式发展,力争年内实现规模总量突破1.4万亿元。一手抓增量招大引强,加快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产业导入,聚焦量子通信、空天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头部企业招引,全力培育以新动能为硬核支撑的新增长极。同时,坚持以高端制造业吸引集聚高端服务业,着力构建有效服务“十强产业”发展的一流生态,厚植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优结构——

链式集群构筑产业“四梁八柱”

走进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泰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760米长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仅有6人在操作室内通过电脑操控作业。

泰山钢铁作为山东省不锈钢产业链“链长”单位,正全力发挥好“链长”的引领作用。“我们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定供应链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的供需体系。”泰山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胜介绍,“上延”是在印度尼西亚建设了镍铁生产线,今年5月13日已顺利出铁;“下伸”是2020年投产的这条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并以此为依托建设不锈钢深加工制品园区和产业集群,以完整的产业链增强抗风险能力。

如今,泰山钢铁正带领全省90多家不锈钢上下游企业,在不锈钢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上加速突破,持续拓展不锈钢场景应用,加快推动不锈钢产业集群建设。

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发展,是济南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牵引,济南市确定四大主导产业,梳理37条产业链、40个产业集群,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目前,济南有9个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个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5个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

稳固基础、做强优势的同时,济南市也提前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在济南市莱芜区,山东豪驰智能汽车有限公司的冲压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业机器人“手臂”上下舞动,一个个车身整齐划一、快速成型……这是新标准下我省获批的第一家新能源商用车整车企业,也是济南市重点打造的5G场景无人驾驶批量整车智造基地。豪驰汽车2021年10月量产,今年以来已经下线45款车型。

新能源汽车是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与现有优势产业高度协同,因此济南市早早就开始谋划,除豪驰以外,乘用车方面先后与吉利、比亚迪达成合作;商用车方面,凯傲智能叉车和中国重汽智能网联重卡项目异军突起。去年以来,山东首个8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芯片项目通线;凯傲新能源叉车正式下线;济南弗迪电池项目启动通线……产业链条正在逐渐“丰满”。

以加快建设智能经济强市和数字先锋城市为牵引,济南市工业信息化规模总量实现“三年一大步”的历史性跨越赶超,主要指标由全省第三梯队跃升至第一梯队,形成了12345的竞争新优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水平全省第1;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全省第2;工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全省第4;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全省第5。2021年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双双迈入国家一线城市前列。

强动能——

营造优良创新生态

在济南市章丘区,占地400余亩的伊莱特核电深海工程高端装备科创产业园,各项设备已经进入到安装调试的最后阶段。该园区把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到传统锻造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新园区,原有锻造业的下脚料可以作为材料制备的来源,材料制备后,直接600℃高温送至锻造车间加工。通过各种新技术应用,大幅度减少材料、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牛余刚介绍。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伊莱特顶格投入技术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站上行业领军位置。就在8月5日,伊莱特锻造的直径15.673米环轧钢环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第一”。

像这样的“隐形冠军”,济南市还有很多。近年来,济南市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起专精特新企业三级培育体系,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云帆计划”、税收服务“春雨润苗”专项行动等17个专项举措。自2019年起,济南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呈现逐年跨越式增长态势,截至目前,省级瞪羚企业42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32家,持续领跑全省。在刚刚公示的第四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济南市天诺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上榜,济南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85家。

在位于天桥区的天诺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片特殊“布料”。

“这是软体电磁屏蔽材料,别看它不起眼,却解决了高频下电磁兼容的问题。”天诺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秘郑杰介绍,华为、小米、VIVO、OPPO等品牌手机都应用了这款材料,该产品市场占有率已居行业首位。

“以前,长时间使用手机,会有头晕等不适,主要是由于电磁波辐射泄漏。”郑杰介绍,这款新材料可以有效屏蔽电磁波,同时还具有抗干扰等功能。

通过产学研合作,天诺光电抢占技术高点,目前已拥有授权国家专利61项,牵头制定并发布实施国家标准3项,国家军用标准2项,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瞪羚、“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这些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成为先进制造业强链补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既有参天大树,又有灌木丛生,济南市正在形成优良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如今,在济南,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互动,产业动能增强,工业经济韧性也在持续提升。今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6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增活力——

用优质服务厚植发展沃土

“济南高新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尤其是国产EDA高性能研发平台汇聚的高性能服务器计算资源,大大加快了我们EDA软件的测试速度。” 概伦电子工程副总裁马玉涛介绍。概伦电子工程是一家提供大规模高精度集成电路仿真、高端半导体器件建模、半导体参数测试解决方案的厂商,每天都要进行软件测试和更新。“原来跑一遍需要一两周,现在一天就能做完测试,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在马玉涛看来,强大的公共服务体系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一株树苗到参天大树,离不开阳光雨露;而企业发展壮大,也离不开优质的发展生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济南市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人力资本等产业,着力构建有效服务“十强产业”发展的一流生态。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让30多家企业实现牵手合作。”在近期举办的济南市新能源商用车产销衔接对接会上,豪驰汽车新增1万台订单,销售额5亿元。在公司市场部部长孙越看来,济南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释放着工业强市的决心、力度和信心。

今年5月底以来,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市直相关部门已先后举办钢铁产品、生物医药暨防疫物资产品等12场产销衔接专题对接会,现场签约额及签约意向达到50亿元,带动挖潜新增工业产值近170亿元。

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冲击,济南市迅速推出一揽子助企纾困措施。济南市企业服务中心在“泉惠企”平台设立“助企纾困专区”,集中发布各级助企纾困政策112条、政策兑现项目44项;畅通惠企政策兑现渠道,小微企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府贴息资格审核等政策可通过平台直接申报,43项通过“泉惠企”平台链接其他平台申报。助企纾困政策发布以来,为28.3万市场主体减免税费、租金约5.4亿元,为26.5万市场主体提供贷款等资金扶持约485.1亿元。

目前,济南市已形成“1+N”80余个文件的工业强市政策体系。“当前济南市工业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汲佩德表示,济南市探索建立“三个三”的工信创新发展路径,即聚焦制造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引领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三大重点,持续培育创新驱动、项目带动、政策促动三大动能,推动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三个发展走在前,构建起产业、政策、服务“三位一体”的一流工信发展生态。

短评

夯实“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

□大众日报记者 段婷婷

在国际形势复杂、疫情起伏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大背景下,济南如何挺起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扛起“强省会”担当?

迎难而上,“工业强市”战略就像一面大旗,济南市发挥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牵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动能、完善产业生态,为抵御风险、打牢“稳”的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济南工业经济规模总量实现了“三年一大步”的历史性跨越赶超,2021年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双双迈入国家一线城市前列,连续三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持续领跑全省……这些都是工业稳增长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

“稳”的基础不断加固,“进”的力量也在持续迸发。这种力量体现在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高端智能制造由点及面扩展;体现在技术革新带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不断突破;体现在未来产业布局发展中一次次走在前;体现在面对疫情挑战,政府及时反应,创新政策服务……济南市工业经济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底气和后劲。

未来五年,是济南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黄金期。当前,济南面临着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具备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面对风险,砥砺前行,济南必将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十大扩需求”看济南

打通陆海双向通道,提升门户枢纽能级,济南——

内联外通,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刘飞跃 王健 段婷婷

8月9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小清河济南港主城港区看到,正在修建的港池已经有了雏形,建成后这里将容纳8个1000吨级通用及多用途泊位。港池以北百米处就是奔流不息的小清河,届时每天至少有三艘次以上的班轮从这里始发直达龙口港,融入沿海港口“朋友圈”。“目前小清河济南港主城港区正进行港航大厦和道路堆场面层施工,到八月底码头施工完成90%。今年年底,济南港主城港区具备装卸作业条件。”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港项目经理蔡江波表示。

济南港是小清河沿线规划布局的重要港口,具备衔接“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将助力济南打造陆海双向开放新通道。同时,在港口设置口岸,发挥济南港临近机场、董家铁路货运站及周边路网发达的优势,引导大宗货物通过铁水联运和公水联运集散、疏运,将放大济南港在省会经济圈协同发展中的货物集疏运作用。

作为内陆城市的济南,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纵深推进“十大扩需求”行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畅通对外交流大通道,提高全球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目前,济南国际机场186条航线通达海内外100个城市,每天300多趟高铁车次直达全国254个城市……济南积极构建“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和4F级国际空港枢纽,打通进入中原腹地、联通大西南和大西北的通道,全面提升门户枢纽能级。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首以“葛”来表达思念的小诗,如今成了文化出海的标签。8月8日,在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展厅内,“黄河物语”展台上摆放着“葛”系列的链条翻盖背包、拎包、杯垫等,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

目前,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与日本的商家签署合作协议,这些精致的手工艺品将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展示中华文化。该基地由国家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等四部委共同认定,基地内陈列着14个品类160余个品牌的出海产品,“黄河物语”是众多品牌中的一个。

“通过设计生态线和品牌工厂搭建全球经济价值链,把一些手工艺品小作坊打造成独立品牌的加工厂,赋予产品独特性,同时依托我们的渠道优势,与国外客户对接,帮助企业做好清关物流、财税结算等,把更多具有齐鲁风采、黄河元素、中国气质的文化产品推向海外。”基地品牌运营负责人苗青告诉记者。

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片区共吸引黄河流域500余家中小文化企业集聚发展,服务2000余家中小文化企业“出海”,布局14个海外贸易中心,带动文化出口额超过30亿元。今年1-6月,济南片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01.6亿元,同比增长21.3%。

从济南出发奔驰在广袤亚欧大陆上的一列列火车,则为济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RCEP等,带动山东省中西部地区乃至黄河流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了强大动力。来自济南市口岸和物流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经过5年多的发展,截至8月初,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由最初的12列,增至764列,目前已累计突破1700列。运行12条线路,覆盖19个国家46个城市。

越开放越发展。8月17日,来自济南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7月济南市实现进出口1289.7亿元,列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27.2%,较全省外贸增速高8.4个百分点。济南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61.8亿元,增长32%;对RCEP其他国家进出口499.7亿元,增长43.1%。

奋进新征程,济南对外开放的脚步持续加快,正以更大的开放姿态拥抱世界。

济南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激活消费市场,“掘金”跨境电商

挖潜扩需,增强发展牵引力

□大众日报记者 申红 刘飞跃 段婷婷 王健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消费市场有序恢复;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增速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今年济南市聚力实施“十大扩需求”行动,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谋划策划、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筑牢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加快新型消费发展、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充分发挥外贸的支撑性作用,建好用好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布局大项目,拉动有效投资

8月11日下午,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扩建工程南岸主塔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右塔第六节段的钢筋捆扎工作。从空中俯瞰,部分墩柱已经拔地而起。该工程的主桥主跨达488米,是黄河上跨径最大、钢桥总长最长的公轨分层合建桥梁。

中交一公局集团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扩建工程项目负责人杨益波介绍,大桥南岸主塔总高168.6米,目前已浇筑22.5米,预计明年9月份南岸主塔与北岸主塔同步封顶。“在前期的桩基施工中,我们采用了旋挖钻技术,成孔快,每根桩基比常规工艺快2-3天,总体施工加快了两个月。”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改扩建是济南市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大项目。本项目串联20世纪80年代的济南黄河公路大桥、90年代的零点立交以及本世纪初的二环东高架,代表着济南市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能级的脚步。

目前济南跨黄通道共计15处,通道的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初显。到2025年,济南市运营及在建跨黄通道将达到26座,市域范围内平均每7公里、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范围内平均每3公里就有1处跨黄通道。

稳增长的关键在投资,投资的关键在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现代水网是济南市落实“十大扩需求”的重大项目。8月16日下午,南部山区卧虎山水库至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3号泵站建设工地上,施工人员正在对泵站外立面进行装修装饰。目前,该工程的三座泵站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计划今年年底两库连通主体工程完工。

济南市水利工程服务中心锦绣川水库服务处处长吴深介绍,两大水库“牵手”后可实现两水库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多水源的联合调度,工程建成后锦绣川水库将告别“靠天吃饭”的问题,将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供水设施布局,市区内的兴济河、大辛河等河道也能够实现水源的定量补给。

在建设现代水网方面,今年济南将完成卧虎山至锦绣川水库连通主体工程,加快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启动雪野至大冶水库调水工程,积极推进马头山等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建成玉清湖水库至鹊华水厂调水工程。

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目前济南市的260个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央商务区428米“山东第一高”绿地国际金融中心实现封顶,重塑省会天际线;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上下游企业360余家,黄河北的贫瘠之地由过去种大棚到如今种“数据”;弗迪电池项目正式通线,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补链强链;明水古城项目青瓦砖楼,初具规模……

作为拉动内需的根本动力,稳投资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基础设施投资在应对经济冲击和下行压力时作用明显,重点项目在拉动有效投资、刺激需求等方面意义重大。今年上半年,济南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环比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交通投资完成297.6亿元,同比增长21.4%,投资完成额全省领先。

提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6月份,济南市商务局发放消费券8400万元,其中汽车消费券5500万元、住宿餐饮类消费券500万元、购物类消费券(含家电)2400万元,带动直接消费2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6月实现转正,限上百货商超、餐饮零售额环比分别增长20.2%和30.3%……

泉城购消费券、暑期消费券、家电消费券、体育惠民消费券,满200减80元、满1000元减120元、满5000元减600元……这些眼花缭乱的消费券让不少市民定上“闹钟”来抢,还催生了抢券攻略。“前段时间,跟朋友吃饭用了‘满200减80’优惠券,结账一看才花了100多元,挺实惠的。”市民郭先生说,现在外出吃饭用优惠券成了习惯,饭店也有各式各样的优惠券,使用起来也很简单。

传统消费升级和新兴消费扩容,不仅让消费者享受福利,也让行业信心陡增。

山东凯瑞商业集团市场营销总监侯明敬介绍,他们在美团的交易单量较去年同期翻了近一番,不少客户来店里也会询问能不能使用消费券。“今年6月份,餐饮板块的经营数据出现了两位数同比增长,消费券的发放确实给餐饮行业带来了活力。”

在促进消费方面,凯瑞餐饮推出了感恩消费补贴券、返现等优惠,以地域特色食材为切入点,推出了水果捞节、伏羊节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宣传了品牌,也燃旺了济南的烟火气。

作为主打鲁菜、胶东菜的餐饮企业,胶东人家集团总裁张晓丽说,这些消费券使用非常方便,胶东人家的工作人员会在结账前提醒客人使用,“点燃”了市民的消费热情。“消费券随抢随用,基本上无感支付,尤其是家庭聚餐方面带动明显,也吸引了一些新的顾客进店消费。”

6月份,在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济南消费券、历城区消费券的多重刺激下,银座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4.6%,零售额同比增长37.6%。“以购买一辆接近20万的新车为例,如果符合条件,可以叠加使用购置税减半政策和3000元济南汽车消费券,再叠加辖区补贴和银座汽车专项优惠,最多能省15000元。”山东银座汽车有限公司营销部门负责人介绍。

《传统消费升级2022年行动计划》提到,宣传展示新鲁菜品牌形象,提升鲁菜的全国影响力和美誉度。为顺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趋势,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胶东人家加快线下线上消费融合,开通了线上商城、小程序,推出了适合在电商销售的鲁菜产品。

张晓丽介绍,胶东人家会定期推出一些新的菜品,弘扬鲁菜文化,传承工匠精神。“游客能在我们的虎泉阁品尝到正宗的泉水鸡汤,我们推出的大碗茶多周蝉联本地热门榜首位。”

为促进新兴消费扩容,济南出台了《济南市电商产业园+基地三年培育提升行动计划方案》,其中25家企业基地入围山东省商务厅首批电商生态链企业“白名单”,4家电商产业园区入围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评审。

“我们也推出了直播业务,对品牌的推广起到很大作用,也激发了我们员工通过自媒体宣传的热情,我们有了自己的直播间、直播团队。”侯明敬说。

济南市商务局还组织举办网上年货节、第四届双品网购节暨非洲好物节、618网购节等特色电商促消费活动,提升本土品牌影响力,促进产品网上销售。今年上半年,济南市实现网络零售额528.1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618网购节实现网零额93.5亿元,增长27.3%。

此外,济南市还大力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商河县、平阴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扎实开展,商河县公共仓储物流配送中心自动分拣设备启动运营,平阴总部物流基地项目开工。

壮大新业态,护航企业“走出去”

“我们之前在跟海外客户打交道方面完全不懂,进驻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后,平台的一站式服务就像为企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我们对接海外客户,包括产品翻译、标准化包装、质量检验、清关物流等,破解了企业的发展难题。”山东木子锦囊包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燕说。

山东木子锦囊包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帆布包,产品以内销为主,如今借助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跨境电商平台,把产品卖到了日本和欧美市场。现在该公司一年的外贸出口量已经达到3000万元,利润提高30%。

在网络交易日渐频繁的当下,跨境电商这种新业态新模式备受关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给跨境电商平台和商家注入了“强心剂”,跨境电商正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

今年上半年,济南完成外贸进出口1087.3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61.5亿元,同比增长119%。济南市跨境电商实绩企业达到314家,中国(济南)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注册各类跨境电商主体630家。

其中,云麓科技跨境电商小镇新孵化13家跨境电商企业,打造了10个跨境电商国际抖音直播间。龙工场跨境电商园区投入运营仅半年,已有16家企业进驻,建刚(缅甸)海外仓、山左巴基斯坦“中国盒子”项目加快建设。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济南市培育打造了济南综合保税区、云麓小镇、阳狮红场1952等6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和13个海外仓,推动莱芜区13家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济南中欧班列出口的货物也由初期的日用品、服装、小商品、机械设备,发展为跨境电商货物、激光雕刻机等高附加值的产品。济南中欧班列还在全省首班开行“班列+跨境电商”等列车,打造“境外直采+班列运输+服务区销售”的商业模式,在海外货源地直采优质特色商品,利用遍布全省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展示销售,让百姓便捷地享受到班列发展带来的优质服务。

抢抓RCEP发展机遇,济南市还指导外贸企业借助RCEP生效有利时机,积极开展面向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业务,持续加大RCEP政策宣讲力度,组织企业参加面向RCEP成员国的云展会活动,逐步将面向RCEP成员国的进出口,培育为济南外贸进出口新的增长点。

此外,济南市还加强外贸主体培育,开展重点外贸服贸企业“1150”行动,对占全市进出口额80%以上的150家骨干企业进行精准服务,稳定外贸基本盘。通过政策宣讲培训、外综服平台对接等方式对1000家有进出口权无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进行帮扶。今年上半年,济南新增有进出口权企业1512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930家。

专家点评

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

□ 大众日报评论员 王金龙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强省会”战略。这是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之后,又一次将区域发展的厚望寄托于省会济南。可以说,山东走在前,济南理应勇当排头兵;建设现代化强省,省会必须率先强起来。

这次全省16市行进式主题采访,济南的报道压轴推出,我们可以看到,从全球最大环轧钢环下线,到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发射,从比亚迪项目加速推进,到未来网络研究院落户,济南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高端智造由点及面扩展,科技创新带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不断突破,空天信息、区块链、量子通信、集成电路等新的增长极正在加快形成。这座泉水之城,正以优势主导产业为硬核支撑,以新兴产业为未来驱动,涌动着前所未有的强劲动能,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强省会,关键在于抓机遇。大战略带来大机遇、大机遇促进大发展。作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唯一支持建设的“实体性”新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承载着全省、全市提升区域发展能级、打造半岛城市群龙头的重大历史使命,更是济南由“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迈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关键支撑。只要用好用活国家战略的强势赋能,做好国家战略的承接落地,努力吸引全国、全流域最丰富的资源、最高端的产业、最顶尖的人才加速聚集,就一定能够形成引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

抓机遇,关键在于用“三力”。要学会借力,“四区合一”政策、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等“红利”要牢牢抓住。要不断蓄力,今天的济南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过一千万,地区生产总值5年跨越5个千亿大关,2021年达到11432.2亿元,发展有目共睹;未来有更大潜力,要继续发挥高校、科研单位的主体性,为城市发展蓄人才,发挥好金融总部、名企总部的作用。要全面发力,朝着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发力,朝着带动济南都市圈发展发力,朝着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发力。

关键子落,满盘皆活。如今的济南,规模、聚集效应彰显,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肩负起引领周边城市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济南在“走在前、开新局”中信心满满、底气十足,“强省会”正从蓝图一步步变为可见可感可知的现实。

更多报道,请看大众日报客户端专题

文字:申红 刘飞跃 王健  段婷婷

视频:巩姗 王健 刘飞跃 

编辑:王彤彤 王召群 徐超超 沈静

美编:巩晓蕾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青岛

走在前开新局|“三个十大”看威海,看出哪些门道?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烟台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潍坊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日照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枣庄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菏泽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济宁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泰安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临沂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聊城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德州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滨州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淄博

走在前开新局|大报重磅!“三个十大”看东营


责任编辑: 王召群 王彤彤     签审: 高翔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