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风鲁韵|​海内外记者走进博山领略琉璃之美

大众日报记者 单体敏

2018-08-22 21:09:24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鬼斧神工的内画,精雕细刻的套料雕刻,流光溢彩的灯工料景,天人合一的琉璃墨彩……这一件件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8月21上午,“齐风鲁韵——‘开放的山东’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淄博市博山区西冶工坊、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领略博山琉璃之美,感受昔日“珍珠玛瑙翠,琉璃琥珀光”的博山琉光溢彩之魅。

外国艺术家在西冶工坊学习烧制琉璃。

走进西冶工坊的生产烧制车间,琉璃师傅们正挥汗如雨,不停穿梭于炉口与工作台之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将空心的金属管一端在钳锅炉中蘸取琉璃团,然后回到工作台,将金属管架在座位两边的铁架子上,一边转动金属管,一边用铁铲子拍琉璃料,并不时用嘴对着管子吹。

刻瓷艺术吸引了中外记者的目光。

据介绍,为了达到想要的形状,工人们要反复回炉很多次。琉璃要经过“火里来,水里去”的凤凰涅槃式的制作过程才能完成,一般制作过程就要十几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

琉璃,属水晶作品,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之首。琉璃,是博山地域文化的杰出代表。

博山陶瓷琉璃艺术中心展示的精美琉璃。

据史料记载,早在盛唐开元时期,即有李亢“不闻淄州出琉璃乎”之问,及至蒙元一朝,博山琉璃窑炉已是天下皆知,清朝建立后,博山琉璃臻入佳境。清朝历代皇帝对于琉璃都有着异乎寻常的喜爱,创建官窑,遴选御匠。满朝文式,达官贵人莫不以精美贵重的琉璃作为身份的象征。

记者了解到,在琉璃产品中,花球是最常见的,儿时玩耍的玻璃球就是小的琉璃花球。套色美术琉璃浮雕器皿,优美别致,独具一格。尤其是鸡油黄雕刻的花瓶、文具等,有 “黄玉”之美称。其它如手镯、料珠、花插、挂瓶、铺丝等饰品,均为国外和我国少数民族所喜爱。内画壶是博山美术琉璃风格独特的工艺品,有“袖里乾坤真正大,壶中日月尽包罗”的美誉。

西冶工坊的老艺人在进行琉璃制作。

近年来,博山琉璃艺术不断得到传承发展。目前,博山区拥有国家级陶璃艺术大师50余人,省级以上各类艺术大师近百人,还有一大批默默奉献的民间老艺人和技术工人,为陶璃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先后有30余件作品获国际大奖,有160余件作品获国家大奖,300余件作品获山东省大奖,百余件作品被国内外40多个博物馆珍藏。

琉璃经过市场之火淬炼,成功实现从工艺品到文化创意产品,从手工业到新技术产业的华丽转身,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博山琉璃生产及配套企业达200多家,花色品种上万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琉璃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据介绍,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实现招才引智、共享共赢,中国博山琉璃文化艺术节将于8月28日在博山陶琉艺术大师村开幕,艺术节将由烧制技艺表演、高端学术论坛、高质量发展大会、采购展销会、创新设计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陶风琉韵音乐节、研学游等15项主要活动组成。

责任编辑: 单青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