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访古】三个秦琼

2015-11-13 07:37:21 发布来源:大众日报

  王学文
  我至今记得十几年前第一次见到这棵槐树时,我的心所受到的震颤:那个让我自小仰慕的英雄,这一刻离我这么近!
  枝干苍虬,皮表斑驳。此树曰“秦琼拴马槐”,位于济南千佛山,已有1500多岁。唐代开国大将秦琼,当年到千佛山为母亲烧香许愿时,曾在这棵树上拴过马。
  《旧唐书》记载秦琼为“齐州历城人”,地道的济南人。

  我是听着秦琼的故事长大的。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评书《隋唐演义》,说秦琼“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让少年的我渴望也有这样的身手。
  他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他曾在山西遇困,被迫卖掉自己的黄骠马,旋又官司缠身,被从山西押解至北平服刑。当年我因病休学、心灰意冷时,我那不识字的农民父亲,曾以“秦琼也卖过马”来开导我。
  他事母至孝,历城县令请他去破案,他不去,母亲一声吩咐,他欣然从命。他对朋友讲一个义字,为帮绿林朋友,他曾冒名顶替、承担杀头之罪。这是一个具有浓浓人性色彩的英雄,我每次在评书中听到他的故事,心里都暖融融的。
  这是我心目中的第一个秦琼。评书中的秦琼。
  也正是由此养成的秦琼情节,让我一到济南工作,就满城寻找起他的遗迹来。我在经七小纬六路一带流连,据确切考证,这里是秦府的旧址所在;我在五龙潭前向潭底用力探视,据元代济南籍文学家张养浩说,秦府完全沉陷在了这里;我在五龙潭公园秦琼祠内徘徊,在“唐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书宝故宅”石碑前驻足,我也找到了传说中秦琼的黄骠马踩踏出的回马泉……
  噢,秦琼可能是在济南留下遗迹最多的历史人物。

  遗迹看得多了,就想了解正史中的秦琼。打开《旧唐史》,我心目中第二个秦琼跃然纸上:他曾在别人都不敢出战的情况下,率1000名兵士偷袭敌营;他曾在千军万马中单枪独骑救人;秦王李世民每遇到骁勇善战的敌将,都要派秦琼出马;他的画像被列入凌烟阁,这是唐初纪念开国功臣的高级纪念馆……
  正史中的秦琼,两个字足以概括:勇武。这一点,无论是在《旧唐史》中,还是在评书《隋唐演义》中,都有一个共同例证:秦琼晚年患病,大口吐血,都说这是因为年轻时征战太劳累了。
  不禁想起第三个秦琼,民俗中的“门神秦琼”。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争夺皇位的亲兄弟后,宫里夜夜闹鬼,他不得安睡。这时大将秦琼和尉迟恭主动站了出来,夜夜在宫门为皇上站岗。后来皇上觉得他们太劳累,就将他们的头像画于宫门上,以此镇妖摄鬼。据说这还是中国春联的起源。
  这个最初见于道家著作《正统道藏》的故事,将秦琼刻画成一个法力无边的神化形象。
  一个秦琼,三个形象,连接了江湖与庙堂,沟通了天上与人间,而且无论在哪里,都具有超凡地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
  追根溯源,无论哪个形象,都基于真实人物。历史上的秦琼,因为其勇武及卓越功勋被人们传颂,在这个过程中,民间艺人也许为了使故事更有“味道”,更引人听,就从他们的英雄标准出发,将秦琼由单一的“勇”,塑造成“孝、义、信、忠、毅、勇”的丰满品格。这个再塑过程融入了老百姓的感情,体现了老百姓对这些品格的渴望与赞美。
  由此,秦琼完成了由庙堂到江湖的跨越。至于由人间到天上的升华,则更是在这种跨越基础上的升华,是百姓对这个人物超凡勇武仰慕之情的升华,是对他诸多优良品格赞美之情的升华。在中国文化中,惟有神仙地位最高,惟有神仙能给人们带来最广大之庇护。集百美于一身、百姓超级喜欢的秦琼,自然最终位列神仙。
  思索到这里,我产生一个疑问:民间艺术,如评书、话本,塑造了许多勇武的英雄人物,但据我所知,如此大幅度脱离开正史,而被赋予诸多优秀品格的,似乎惟有秦琼。其因为何?
  五龙潭秦琼祠内一副对联提醒了我:“黄膘铜锏隋唐业,大义精忠海岱魂”。看下联,“海岱”,不就是指山东吗?是齐鲁大给了他这种品格。
  作为孔孟之乡,大义精忠、仁义礼智信,是齐鲁文化的灵魂。这片土地养育了秦琼,这里的优秀文化将他培养成为一个正人君子。《旧唐书》就记载秦琼“有节操”,这是民间文学如此赞颂他的基础。
  再者,在古今民间文学中,秦琼可以说是山东人的代表之一。千百年来,山东人在世人面前树立了厚道、仁义、信义的光辉形象;作为代表性人物,秦琼自然被赋予诸多优良品格。
  今天,济南非常注重对秦琼遗迹的保护。2010年修扩建了五龙潭秦琼祠。千佛山上 “秦琼拴马槐”旁,早已修建唐槐亭。对历史人物遗迹的保护,是对他的精神品格的追思和发扬。海岱大地上将有更多大义精忠儿女出现!

签审: wangchuan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