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治用保”推进生态水系治理
2019-10-29 08:05:34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杨永杰 田耀 赵新
水,是桓台的动脉。近年来,桓台县坚持把马踏湖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治理,实行“全领域治理、全流域修复、全过程管控”的科学治污体系,建设总投资28亿元的生态水系修复提升工程,建成“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生态水系格局,马踏湖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全省“治理+修复”典型代表,入选中央组织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以全领域治理促进标本兼治
桓台县坚定不移地抓住污水排放不达标这一难点,坚持“治水先治污”,重点针对工业、农业、城乡居民生活三个领域,加严标准、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在全领域治理中缓解流域治污压力,增加环境容量,为水生态治理修复奠定良好基础。将马踏湖作为限制开发的生态保护区,坚决杜绝不达标水质进入湖区。深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县98%以上的耕地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3万余亩,滴灌、喷灌面积10余万亩,最大限度减少了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加强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县城、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污水管网建设,实施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河河清”,为污水全面集中处理提供有力保障。
以全流域修复实现河湖贯通
桓台县从实施流域水系综合治理一开始,就以生态治河、还清水质为重点,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三横五纵两湖六湿地”总体规划布局,编制全县河道岸线等专项规划,实现水生态修复目标同向、节奏同频、效果同步。按照最低20年一遇洪水标准,对县域内“三横五纵”主要河道实施清淤疏浚等工程,全面完成河道清违清障整治,确保河道生态功能得到恢复。目前,县域内所有河流出境断面COD、氨氮指标均达到省控要求。实施马踏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河道底泥疏浚与生态修复、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利用县域南部原大寨沟河道,进行清淤疏浚、蓄水补源,建成红莲湖,与马踏湖实现互连互补,对缓解桓台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规划建设六大人工湿地,对河道水质进行有效净化,目前已建成5处人工湿地,总面积近3000亩,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以全过程管控坚守生态红线
桓台县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坚决跳出“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在严格管控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基础上,进行有序开发,实现了长远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实行“指挥部制”,对马踏湖生态水系修复提升工程等涉及生态水系治理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都分别建立指挥部,确保综合治理工程有人负责、扎实推进。在全市率先成立河湖管理委员会及工作机构,投入1000万元保障日常管理运行,明确了县、镇、村三级河长、湖长,并配备河(湖)管理员、警长,扎实开展巡河行动、“清河行动”回头看等工作。以“智慧环保”为依托,建立24小时在线查看监测平台,数据超标立即启动应急程序,确保12小时内恢复达标。立足润城惠民,最大程度发挥治水综合效益,策划实施总投资22亿元的马踏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将马踏湖打造成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湿地体验、人文艺术传播、养生农耕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度假区。
责任编辑: 王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