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梁山好汉为何只喜欢点牛肉
2020-10-20 10:05:00 发布来源:《今参考》推荐
宋朝的羊肉主要靠进口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宋江、戴宗和黑旋风李逵在江州琵琶亭喝酒,宋江见李逵饿了,吩咐酒保道:“我这大哥想是肚饥,你可去大块肉切二斤来与他吃,少刻一发算钱还你。”酒保说:“小人这里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李逵一听这话,把没喝完的鱼汤劈脸泼过去,淋了酒保一身。戴宗喝道:“你又做什么?”李逵气愤愤地说:“叵耐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
我以前读到这段,总是闹不明白李逵听了酒保的话为什么要发怒,后来花力气研究古代饮食及相关物价,才搞清楚个中缘由,原来李逵之所以生气,跟牛肉和羊肉在古代的地位差别有密切关系。
古代中国大多数时期,牛肉价格一直低廉,地位低下,不登大雅之堂,是平民阶层的最爱;而羊肉却很贵,经常在御宴和贵族饭局上出现,是高富帅阶层的心头好。所以李逵一听酒保说只卖羊肉,就觉得酒保把他当成了穷鬼,以为他只配吃牛肉,不配吃羊肉,于是自尊心受挫,忍不住向酒保发了飙。
发飙归发飙,李逵毕竟掩盖不了自己身上浓郁的平民气质,他平常吃的还是牛肉,而不是羊肉。不信您翻翻《水浒传》,黑旋风也就在江州琵琶亭这场戏里赌气点了二斤羊肉(宋江埋的单),在其他回目里吃的还是牛肉。包括梁山好汉里面小门小户出身的其他英雄好汉,例如阮氏三雄和拼命三郎石秀等人,平常吃肉也是牛肉占大头,敢于宰羊待客的只有柴进那样的富二代以及晁盖那样的大地主。
平民多吃牛肉而少吃羊肉,是因为羊肉太贵。羊肉为什么贵?跟宋朝的疆域和国防政策很有关系。宋朝疆域太小,辖区内没有大规模养羊的州县。当然,江南和中原也不是不能养羊,只是由于宋朝缺马,朝廷给农民下了养马的指标,有限的草料都拿去喂马了,谁还有条件养羊呢?所以宋朝饭局上的羊肉主要靠进口,进口货当然要贵一些了。
牛肉在历史上一直比羊肉便宜得多
羊肉在宋朝究竟有多贵?举个例子您就明白了。宋高宗绍兴末年,一斤羊肉要900文。而当时县级公安局局长(县尉)每月才拿7700文工资,挣一个月薪水,还不够买10斤羊肉。
读者朋友可能会提出两条不同意见:第一,羊肉昂贵,这没错,但牛肉也不便宜啊,怎么成了专供穷人消费的低级食材呢?第二,《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或者明朝前期,写的并非宋朝习俗,不能用宋朝物价来解释《水浒传》里的情节,也不能用《水浒传》里的情节来印证宋朝习俗。
事实上,牛肉在历史上确实很便宜。宋朝以降,羊肉价格渐渐回落,猪肉价格渐渐上涨,但牛肉跟猪羊肉比起来始终便宜。明朝县令沈榜记载过北京宛平的肉价,猪肉每斤卖二钱银子,羊肉每斤卖一钱五分银子,牛肉每斤卖一钱银子。美国经济学家甘博统计过清朝末年的北京肉价,按一百斤批发价计算,猪肉卖到十四块(银元),羊肉卖到九块半,牛肉只卖七块,比猪肉便宜一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牛肉相对猪羊肉而言一向是比较便宜的,只有到了最近小半个世纪才后来居上。
士大夫阶层将食用牛肉视为道德败坏
牛肉之所以便宜,首先是因为它的脂肪含量低,能提供的热量不如猪肉,没有猪肉吃起来解馋,在温饱未能解决的漫长历史时期,肥肉一直比瘦肉更受欢迎。甚至到了1961年,四川作家李劼人给同学寄肥肉一块,同学还非常开心地回信道:“见其膘甚厚,不禁雀跃,未吃如此肥肉已久故也。”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儒家文化重视农耕,历代朝廷都将牛当做非常重要的生产工具来看待,长期禁止民间宰杀耕牛和食用牛肉,士大夫阶层也将食用牛肉视为道德败坏的表征之一。
咱们还拿宋朝举例。
宋真宗景德元年颁布过禁令:“宰杀耕牛之人配千里,徒三年,知情买肉兴贩者徒二年。”宰杀耕牛者被官府发现,刺配千里以外,判三年徒刑。明知宰牛非法仍买卖牛肉者,判两年徒刑。
表面上看,宋朝如此严禁屠宰耕牛和买卖牛肉,牛肉供应肯定短缺,所以牛肉应该比较昂贵才对。但是这种看法就跟某些学者认为梁山好汉常吃牛肉就是为了表明他们藐视官府禁令一样,完全是出于想当然。
常识告诉我们,纸面上的规定并不等于现实。据《宋会要》和《宋大诏令集》记载,两宋三百多年里,朝廷先后颁布了至少五十道圣旨来禁止杀牛,假如那些圣旨真的有效,一道就够了,哪里用得着颁布五十多道呢?事实上,宋朝政府一直没能管住民间宰牛,所以中低档饭局上的牛肉始终源源不断,而信奉儒家教义的上流社会(士大夫阶层)又不吃牛肉,所以牛肉供求并不紧张,牛肉并不会像今天被禁的毒品那样在黑市上高价销售。
在古代,牛的地位很高,而牛肉的地位却很低,因为在儒家思想灌输之下,掌握话语权和教化权的士大夫坚信人们不应该食用牛肉。牛肉地位低下,价格便宜,跟这种思想灌输也是分不开的。
(李开周/《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 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