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菜加秸秆 堆肥变“黑金”
大众日报记者 李媛
2021-04-19 16:53:00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阳春三月农事兴。在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韩家庄村的地头上,几个村民、一台小型铲车正忙碌着,这是青岛市农技中心今年推出的尾菜秸秆“叠拼减量堆肥”新技术的施工现场。
听说免费传授堆肥制作技术,农户韩高泽一早就拉回了20方春白菜尾菜。农技中心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就地取材,在田间空地上,先用玉米秸秆打底,然后一层尾菜、一层麦秸草、一层拌好菌剂的鸡粪堆叠,重复多次,物料像三明治一样码成了5米长、2.5米宽、1.5米高的条垛。1个半小时后,2个15方的条垛顺利完工。
“堆肥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我们的祖先从殷商时代就开始粪肥利用。堆肥成功的要诀,一是把握好合适的碳氮比25-30:1,二是调整水分在65%左右,三是保证通风透气。2-3个月后就能转化成稳定的堆肥产品了。”市农技中心循环农业首席专家王永显介绍,“堆肥是处理有机废弃物最有效、最适宜的技术手段之一。近年来,我们总结出8大生物堆肥模式在农村推广,针对尾菜处理,我们提出了“叠拼减量堆肥”模式。因为尾菜水分大、干物质含量低,快速减量意义重大,可以尽快控制尾菜的腐烂污染,减少资源化利用成本。同时,它也是对传统堆沤式制肥的升级改造,简单易行,适合广大分散农户地头使用,极具推广潜力。”
据悉,移风店镇是青岛市菜篮子基地,今年种植春白菜5000多亩,1亩地约产生2-3吨尾菜。蔬菜收获季,环卫工人来不及清理,大量尾菜随意堆积在沟边、地头,不仅造成巨大资源浪费,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尾菜污染已成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短板。堆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叠拼减量堆肥”技术不受场地环境条件限制、无需专用设施设备,可就地取材、就地堆制、就地还田,无需翻抛,接受度和认可度高。市农技中心计划年内打造20处以上示范点,引导广大农户采用简便实用的堆肥技术模式,把秸秆、尾菜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变成“黑金”有机肥,以提升耕地质量,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媛 通讯员 孙亚萍 报道)
责任编辑: 王菁华 李忠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