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2021-07-29 20:11:48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7月28日,青岛市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科学智库理事长隋映辉教授应邀为来自成都交通系统相关党政领导干部及企业家作了《当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理念与实践》的专题报告。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建设幸福宜居城市,实现惠民利民,缓解城市中心人口和交通压力,引领城市创新及空间布局的重大系统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地铁时代” 一些城市轨道交通大干快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出现了严重的不可持续现象。发展战略、政策管理,以及资源、资金、资本等“短板”,导致轨道交通安全、生态、经济、社会、空间等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如何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成为轨道交通发展亟待关注的重大课题。
隋映辉教授首先对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理念、模式等做了阐述,从经济、社会、安全、环境非可持续发展的独特视角,列举了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以青岛发展为例,介绍了“五位一体”的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战略目标与系统模式,路线图、行动计划与建设重点,以及保障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总结与反思了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等。
目前,青岛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6条,总里程246公里,进入了全国前十。日均客运量超70万人次,列车正点率、运行图兑现率等关键指标稳居行业前列,“畅达幸福”获国家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0.6%。2021年5月2日,单日客运量达122万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预计二期规划线路全部开通后,全市日均客运量将达到220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0%。这将有助于深化“惠民为本、安全为先、要素驱动、协调发展”的核心价值。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推动“大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形成青岛城市群与轨道交通布局与半岛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隋映辉教授的报告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整场报告思路清晰、视野开阔、观点新颖、贴近实际。参加学习的干部表示,这是一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有特色的报告。通过全面了解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青岛实践,将更好地学习轨道交通新发展理念,提升轨道交通创新发展水平,为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与新动力。
相关链接:
“中国第三”的成都轨道交通
成都市是国家九大中心城市之一。从2010年9月27日地铁一号线开通,至2020年12月18日,成都地铁已开通的运营线路从“1”变成“13”,运营里程从18.13公里增加到558公里,客运量累计突破60亿乘次。日均客运量近400万乘次,而且单日地铁最高客运量达555.25万乘次,公交出行分担率超过50%。成都轨道交通以“智能化的城轨”与TOD综合开发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推进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区域一体化设计,实现交通、商业、生活“多圈合一”;加快完善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构筑全民参与、全龄友好的社区生活场景等,为全国提供了“成都经验”。步入了全国轨道交通开通建设与运营线路第一方阵,成为轨道交通的“中国第三”与“世界第三”。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晓峰 报道)
责任编辑: 籍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