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建自然博物馆,实施东平湖、威海湾、庙岛群岛等水下考古项目

2021-04-30 15:32:5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网站获悉,山东将全面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到2025年,对外开放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到800处,建成山东自然博物馆,推动22个国有博物馆空白县(市)建设博物馆,实现县级博物馆全覆盖,全省登记备案各级各类博物馆不少于1000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总数达到150家。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山东将实施《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制定全省红色文化遗存认定办法。编制实施《山东革命片区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擦亮“海岱考古”品牌,实施焦家遗址、岗上遗址、城子崖遗址、两城镇遗址等考古项目,完善山东史前文化谱系。2025年,完成海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等“考古中国”课题阶段目标。实施东平湖、威海湾、庙岛群岛等水下考古项目,2021年启动水下文物数据库建设,公布首批山东省水下文物保护区,完成大运河、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等重大工程文物资源调查。省政府每两年公布一批对外开放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025年建成20个国家及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并对外开放。

2021年完成全省石窟寺专项调查,编制实施《山东省石窟寺保护规划》,在济南、济宁等市设立省级石窟寺及石刻文物保护研究基地。实施长清莲花洞石窟、肥城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等保护利用工程、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工程。

对接大运河、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工程,2023年建成南旺分水枢纽遗址、济宁河道总督府遗址、齐长城定头崖西山段、铁门关遗址等文物展示利用项目。推动“三孔”、泰山、大汶口遗址等申报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2021年公布8个首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积极创建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加快智慧博物馆、“云展厅”建设,2022年全省一级博物馆全部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实施“博物馆+”跨界融合,2022年开发100个博物馆研学旅游项目。

2025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力争达到260处左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100处左右。建成“文物山东”云展馆。运用AR、VR、数字动画等增强参观者感知体验,实现全省开放文物点、馆藏珍贵文物全覆盖。

在泰山学者、齐鲁文化人才工程中,适当向文博专业人才倾斜。山东大学等高校和职业院校在师资配备、课题项目、资金等方面支持文博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