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悦读|大众日报海外版:国际日报254期

大众日报记者 单体敏

2022-11-24 15:06:19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2022年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山东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500万人,居中国第三

◆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22人,近三年增长47人

◆国家级领军人才1830人,近两年增长超过50%

◆来鲁高校毕业生数量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净流入态势持续巩固

人才是兴邦之本、成事之基。11月21日,第二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在济南开幕。会上,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2022年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随着“人才兴鲁”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山东全方位加强引才、育才、聚才,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加快建立。目前,山东省人才资源总量突破1500万人,位居全国第三。高层次人才、产业人才、青年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引育成效显著。

高层次人才引育集聚效果显著,青年人才会聚山东态势持续增强

持续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引育集聚效果显著,是报告一大看点。

报告认为,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推出院士科技创新和服务保障“双十条”、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领军人才“筑峰计划”等措施。加强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实施布局,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优化、量质齐升。截至目前,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到122人,近三年增长47人。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达到5500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1830人,近两年增长超过50%。

从结构看,山东省122位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中有超过100位涉及“十强”产业,主要分布在现代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领域。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报告显示,山东大力实施“双一流”毕业生倍增计划、“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不断完善青年人才培育支持体系,扩大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遴选数量,展现了对青年人才的迫切渴求和大力支持。近3年,山东省集聚高校毕业生青年人才218万余人,来鲁高校毕业生数量连续三年稳定增长,净流入态势持续巩固。从结构层次看,2021年,来鲁新入站博士后1508人,较2020年增加200人,增幅15.3%;从院校分类看,近两年,山东集聚“双一流”高校毕业生4.6万余人。

人才发展支撑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优势领域人才高地逐渐形成

报告提出,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平台支撑、转化赋能这四项因素,在推动人才发展中最为重要。以此模型观照山东实践,报告认为,“四轮驱动”充分激活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看资助投入,2022年,山东省级科技发展资金达到145.2亿元,已经连续两年实现同比增长10%。看政策支持,山东构建个性化与普惠性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推出“人才兴鲁32条”等人才新政。看平台支撑,山东成立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未来网络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1”计划。看转化赋能,山东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开展“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工作,改革实行人才创业激励机制……山东人才发展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优势领域人才高地逐渐形成。

“山东在海洋领域优势最为突出,拥有全国领先的海洋高层次人才和创新成果。”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武常岐说。目前,在海洋领域,山东省集聚院士、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共90余人。在现代农业领域,呈现出人才团队竞相涌现的态势,建设了2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造了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一批农业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在先进制造领域,人才驱动下,产生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领军型企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56家。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海洋、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命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山东探索建立了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工作机制。报告建议,要进一步盘活资源,优化链条接口,重塑链条布局,以“四链”融合发展新机制推动山东省人才事业进一步实现更大跃升。

人才生态加速优化,机制创新和力量变革表现突出

良好生态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所在。报告认为,近年来山东省在人才承载环境、人才政策和人才评价改革三个方面下大力气,以此为动力,推动综合性人才生态加速优化。

为全面分析山东省人才生态环境情况在全国的位置,研究团队选取GDP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为研究对象,围绕产业生态、科创生态等六个要素,构建了省级综合性人才生态指标体系。结果显示,2019-2021年山东省综合性人才生态位居全国第四,优化提升的速度居第二位,与领先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从各要素变化情况看,山东省在治理生态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提升,在宜居生态、社会文化生态和产业生态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从省内区域角度看人才生态竞争力,山东人才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济青人才双核引领。据介绍,研究团队以竞争优势理论和“投入—产出”模型为框架,构建了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16市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济南、青岛在高层次人才数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上具有绝对优势,构成人才竞争“双峰”格局;潍坊、济宁大力营造最佳创新创业环境,优化人才“悦居安业”微生态;烟台、威海作为沿海城市,利用自身优势,推动人才交流合作能力突出;淄博、东营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他城市也是立足地区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集聚,人才引领成为山东各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山东人才生态加速优化过程中,机制创新和力量变革表现突出。自2020年以来,不断培育人才市场、设立人才服务平台和研究智库,先后成立了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山东省人才之家等,这些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的创新探索,为山东人才生态不断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报告显示,近年来,山东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服务环境,持续打造“人才山东”服务品牌,健全全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体系,人才满意度全方位提升。

( 张春晓 赵君)

中国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试验运行圆满成功

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山东造!

本报青岛讯“开始!”印尼当地时间11月16日,随着中国、印尼两国元首下达指令,一辆崭新亮丽的黄色涂装综合检测车缓缓驶出德卡鲁尔车站并逐渐加速前行。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让人自豪的是,执行试验任务的检测车是咱“山东造”——由位于青岛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制造!当日检测获取的各项指标参数表现良好,标志着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取得圆满成功。

人群中,坚守在试验运行一线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工作人员迎来了“高光时刻”,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整个项目从工程到车辆信号,全部用的是中国标准。”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工作人员、雅万高铁承包商联合体动车组前方负责人唐威说,“我的心情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每天都是上足了马力,上足了发条。”

雅万高铁是印尼和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铁,全长142.3公里,最高运营时速350公里,于2018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这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

作为中国高铁列车走出国门的“第一单”,雅万高铁项目列车共有11组高速动车组和1组综合检测列车,具有技术先进、安全智能、环境适应力强、本土特色鲜明等特点。

雅加达是沿海城市,万隆是高地城市,短短的140多公里范围内,线路条件非常复杂,常年高温高湿,坡道比较多,全线长大坡道占比达到15.6%,其中坡度在千分之三十以上的坡道有6.6公里,这是此前高铁建设中未曾遇见的难题。

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主任设计师张方涛介绍,为了适应多坡道的线路条件,动车组设置了高加速模式,动力能够迅速得到提升,爬坡能力变得更强,实现了在坡道上迅速提升牵引性能的目标。

“一台高铁车体有近万条焊缝,每一条都对应着十余项焊接参数。”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张合礼说,“雅万高铁是中国与印尼友谊的象征,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干出精品工程。”

据了解,雅万高铁预计2023年6月通车。通车后,雅加达和万隆之间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极大改善当地交通状况、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对深化中国、印尼两国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合礼和同事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山东造、中国造高铁列车走出国门,飞驰在“一带一路”合作之路上。

(薄克国 邓旺强)

黄河口发现鸟类新种类

本报东营讯近日,东营市观鸟协会会员在开展“黄河口鸟类”调查任务时,于河口区公园内记录并拍摄到东营市鸟类新记录黑头䴓(如图)。黑头䴓属雀形目䴓科鸟种,是中国北方及东北的特有种。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介绍,目前,自然保护区记录鸟类种类达到372种。

( 李明 单凯 )

本体热效率52.28%柴油机和本体热效率54.16%天然气发动机

潍柴一天发布两个“全球之最”

本报潍坊讯 11月20日,潍柴集团发布了两个“全球之最”:52.28%,全球本体热效率最高的柴油机;54.16%,全球本体热效率最高的天然气发动机。

热效率水平是一个国家内燃机技术综合实力的核心标志。2020年9月,潍柴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0.23%的柴油机;2022年1月,潍柴再次将柴油机本体热效率提升到51.09%。

步入“无人区”后,潍柴科研团队没有停歇。上百名青年博士团队参与者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运用全新的系统工程理念,攻克了3D精准增压设计、空气隔热、高效流通、双主喷等一系列前沿核心技术。仅过了10个月,再破极限之限,把热效率提高1.19个百分点,达到52.28%。其间,申报专利162项,授权专利124项。

当天一起发布的还有一重大创新成果——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4.16%商业化天然气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热效率首次超越柴油机,成为热效率最高的热力机械。

受制于燃烧方式,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差、热效率低,提升热效率是世界性难题。“这种超越太难了,以前没有人干过,2008年我们一头扎进去,一干就是十几年。”潍柴动力未来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德民笑着摇摇头。

基于对柴油机的深刻理解,科研团队出现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将高热效率柴油机里的技术,用在天然气发动机上?“从缸内多个点,用柴油去引燃天然气,实现燃烧更充分。”贾德民说,但如何精准地控制燃料配置、如何实现两种燃料充分融合、如何控制好多个燃烧点的协同燃烧等,背后却是复杂的技术。

经过一次次的试验、攻关,科研团队最终得到突破,首创双燃料融合喷射、多点稀薄燃烧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燃料喷射的精准控制,累计申报专利165项,授权专利135项。

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大区总经理邢瑞江说:“在全球碳减排大背景下,潍柴创造性地把高效增压、低阻力、低摩擦等柴油机里的关键技术第一次用在天然气发动机上,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如果全部商业化应用,每年可为我国减少碳排放9000万吨。”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介绍,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52.28%热效率柴油机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4.16%热效率天然气发动机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

(张蓓)

第23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启动

本报济南讯近日,由国务院侨办事务局、省侨办、省政府新闻办主办的第23期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暨感知中国(山东)行采访活动在济南启动。来自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巴西、俄罗斯等16个国家的20家华文媒体负责人及骨干编辑记者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旨在发挥海外华文媒体联结中外、沟通世界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发展理念,阐述中国政策主张,展示中国良好形象,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通过此次采访活动,世界华文媒体将用丰富的事例、鲜明的视角、生动的语言,让世界充分了解全面真实立体的山东。接下来,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及骨干编辑记者还将到青岛、东营、潍坊等市采访考察。

(齐静)

山东10个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本报济南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下发通知,推介255个乡村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其中84个乡村同时为农家乐特色村。

名单显示,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里峪村、单县浮岗镇小王庄村、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牛楼村、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威海市文登区米山镇西铺头村、利津县盐窝镇南岭村、栖霞市桃村镇国路夼村、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张庄村、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石子口村10个乡村入选,其中中郝峪村、南岭村同时为农家乐特色村。截至目前,山东已有73个乡村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毛鑫鑫)

中韩自贸区产业园装上“智能芯”

本报威海讯 近日,记者在威海经开区中韩自贸区智能高端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园区高端制造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广安装备制造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

该产业园位于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实体园区内,项目以引进高端制造类、信息技术类、精密机械类、新能源类等产业为主,对于助力经开区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建成后,相当于为中韩自贸区产业园换上了“智能芯”。

(郑莉 邹威)

责任编辑: 单体敏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