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风采录丨张山:脚下沾着泥土 甜妹子闯出一片天

大众日报记者 刘宪伟 吴永功

2022-07-25 19:54:32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022年,大众日报·山东党建云平台全新启动“红星耀齐鲁”大型融媒报道活动,推出齐鲁党员星力量、基层党建亮点汇、第一书记风采录、高校党建品牌展四个单元板块。其中,“第一书记风采录”重点聚焦奋战在广袤齐鲁大地的第一书记攻坚探索、岗位奉献和工作成效故事(征稿邮箱dzrb1939@qq.com)。本期“第一书记风采录”上榜者是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派驻龙口市诸由观镇驻村第一书记张山。

张山,听起来是男同志的名字。见到本人,竟是个水灵灵、笑起来非常甜的女干部。

张山,出生在泰山脚下,父亲给她取名张山,希望她像泰山一样,顶天立地,扛起重担。考上大学,读了研究生,考进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从事海洋渔业规划与设计,张山的工作状态在2022年1月发生改变。

这个沉静秀气的女干部,下乡来到诸由观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同期挂职镇党委副书记,负责黄水河畔融合发展区乡村振兴工作。

如今,乡村振兴、富民兴村的重担压在了张山的肩上,冥冥之中,张山鼓足勇气,走进村里,走进群众心里,去实现父亲对自己所希冀的样子,去承担起一名党员干部应该担起的责任。

甘当群众的好闺女

从事机关工作十多年,张山深知,担任第一书记要补上的是接地气,“要铺下身子,沉下心来,不光说得好,更要实打实地做,才能最终走进群众心里,得到群众认可。”

几个月下来,这个四十出头的女干部三下五除二,将曾经的后进村理出了头绪,“整”出了士气。要说张山的“绝招”,让群众心服口服的,正是她甜甜的微笑、柔和的话语和一颗愿意与群众打成一片、走进老百姓内心的为民服务心。

在老赵头的眼里,这个“女娃子”真是有“三板斧”,除了有魄力、有头脑,更有股子“温情”。

和村干部谈心,入户走访党员、村民代表、困难群众,跟村民拉家常。他们敞开了心扉,和这个城里来的女干部亮出了心里话。

走到群众家里,走进群众心里,张山牵挂更多的是家庭困难群众。进村后,她和村干部第一时间走进35户建档立卡户家里,逢年过节给他们送去米、面、粮油等慰问品。“东西不多,是心意,这是把我们这些群众放在心里,比东西珍贵多了。”李老太太说。

还让村里人打心里过意不去的是,张山竟自掏腰包,采购10000个口罩发给群众。“平时不习惯戴口罩,戴上了长时间不换,里面都黑乎乎的。”有老人这样说,“小张想得周到,告诉我要经常换,最好一天一个,这样卫生,对身体好。”

不光要引导群众,还要发动群众,服务群众。融合发展区有一支“三八七零”网格助理员队伍,她们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巾帼英雄。今年3月以来,张山和她们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事非经历不知难。张山发现,早上5点多是群众做核酸最多的时间点。“村里人早早做完核酸,就直接到地里干活,他们才是真的辛苦。”张山说,她也一次次早上四点半赶到检测点做准备工作,真正尝到了基层工作的辛苦滋味。

带好班子立起规矩

自水来改造在赵家村多年没能解决,张山进了村,就将这个“老大难”化解,这个“新局面”离不开村“两委”和村干部的支持。

2022年1月4日,进村第一天,张山心里犯了凉:村委办公室顶篷的天花板竟然张着大嘴巴,办公场所、党员活动之家空当当、杂乱不说,村干部还拿出一份突出问题清单,制度建设、三资管理、多年未发展党员、集体经济薄弱等30个问题尽列其上。

村党组织凝聚力不强、制度执行不严格、党员带头作用不强,张山找到了“症结”所在,她采取“分头聊、逐个击破”的工作策略,一个个打通村“两委”干部的思想壁垒,重振村党组织士气。

办公场所要规范,村“两委”才能底气足。在烟台海洋与渔业局和镇里的支持下,张山争取资金,修复办公场所,新上办公设施。新的面貌,新的场所,村干部精神一振,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有了“新家”。

外在的环境换新,张山深知,要抓实抓牢“内功”,从“里子”上下功夫,才能夯实打牢党组织基础。

在“两委”干部会上,张山提出,“把已有的制度落实好,没实行的规矩立起来”,坐班值班、村两委例会、谈心谈话,张山从这三项制度下手,整顿两委工作作风。同时,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员学习制度,带领全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为全村党员讲党课,有效提升了基层组织力和党员凝聚力。

在和群众拉家常中,张山深挖出村子的问题“根子”,她和村两委从规范村级议事制度上入手: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民生问题的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集体讨论研究。

三资管理是重中之重。在张山主持下,村里开展清理专项行动,通过公告栏、微信群,主动及时公开村级账目。目前,已清理资产32处、合同6份,核查债权60多万元。驻村5个多月,完成突出问题整治20项,占全部事项的三分之二。

解决多年未解难题

铺设主管道近500米,一条主街基本完工。赵家村的自来水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站在街头,张山深深地吸了口气,她坚定地说,“只要能为群众办好事儿,再苦再难也要上。”

在诸由观镇,赵家是个大村,400多户。谈起吃水难,赵家村人有苦难言。供水基本上靠三口井,由于降水少、地下水资源不足,每天平均供水时间不足六个小时,夏季用水就更紧张,眼瞅着洗不上热水澡,干着急。再加上,因为维修水泵、供水电费支出不少,本就薄弱的村集体入不敷出。

改造自来水,解决“吃水难”,成为群众上心的头等大事儿。张山和工作片、村两委多次商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群众宣讲政策。在镇里的支持下,自来水改造项目被列为全镇2022年民生实事之一。

改造自来水,事关群众利益,要征得群众的支持与理解。张山和村干部、村民代表做群众工作。这一次,400多户常驻村民意见齐刷刷地统一起来,费用收缴顺顺当当。为了解除30多户家庭困难群众的负担,张山和镇上沟通,这些户的费用由村集体承担。

“在我单位领导、镇上领导和村干部的支持下,克服一切困难,赶时间抢进度,争取用两到三个月时间提前完成改造,让老百姓尽快用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看着完工的大街,张山激动地说,“自来水改造是关系民生的基础工程,多年来始终没有破题,这下问题解决了,真是感觉一块石头落了地。”

带起乡村振兴新气象

夏日的黄水河畔生机盎然,河畔两岸的一片片葡萄枝叶长势喜人。望着眼前的景象,张山心中勾勒出黄水河畔融合发展区葡萄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融合发展区位于北纬37度,是高品质葡萄种植的“风水宝地”。在张山看来,作为龙口市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示范片,要实现融合发展区优势产业抱团发展,实现集体群众共赢,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提升葡萄种植是突破口。

从事海洋产业规划,张山驾轻就熟,搞农业产业化,她发挥“老本行”的优势,大胆创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得出了示范区葡萄产业链发展不健全的结论。

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张山在镇党委政府和工作片的支持下,探索土地托管新模式。今年3月,占地100亩的阳光玫瑰大棚在冶基村头拔地而起,市场上最高端的“阳光玫瑰”在这里生根发芽,预计明年就可收获。

产业选定了,如何打造高端产品,抢占产业链顶端,迅速打开市场?张山和村两委研究惠农政策,瞄准数字农业发展方向,与中化数字农业探索全新土地托管模式。在镇村的支持下,张山与公司探讨打造葡萄全产业链条。张山介绍,目前,融合发展区与中化数字农业的合作项目即将落地,届时“国企+乡村土地托管”的农业产业化合作发展模式,将成为融合发展区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心剂”。

壮大赵家村集体经济是眼下更棘手的问题。张山调动一切资源优势,多方“化缘”,争取30万元扶持资金,确定新上光伏发电项目,以村集体入股乡镇3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可为村集体带来每年4-5万元的稳定进账。

时间一晃,下乡将近半年了。老百姓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第一书记”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了照顾才1岁大的孩子,张山说服娘家妈妈,跟着她下了基层。

母亲自豪地说,女儿没有辜负她爸爸的期望,虽然没有挑山工壮实的身体,可是有挑山工的抗压与坚韧,“我这当妈的,没有理由不支持她!”

策划:兰传斌

统筹:吴永功

记者:刘宪伟

通讯员:刘启强 张健

(大众日报 山东党建云平台 出品)

相关链接:

红星耀齐鲁丨全省征集!山东党建云平台四大板块等你参与

责任编辑: 刘宪伟     签审: 吴永功

评论:
提交评论

备案号 鲁ICP备1101178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37120180020

Dazhong News Group(Da Zhong Daily)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31-8519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