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萝卜,做馒头,刻葫芦 寿光市东城新区实验小学贴近生活现实落实劳动教育
大众日报记者 石如宽
2020-12-04 20:45:43 发布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劳动教育既是塑造人格的教育,更是一种生存能力的教育,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用身体感受,用心灵感触,进而实现技能、价值的提升。东城新区实验小学依托洛城教育学区的体育艺术“2+1+X”项目,通过校本课程个性化、探究体验项目化、评价多元化,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形成了“学校专心于劳动改革、学生潜心于劳动创造、家长热心于劳动实践、社会向心于劳动探索”的新格局。
立足日益成熟的“生活教育读本”,东城新区实验小学边实践边积累资源,与综合实践、科学等学科进行融合,量身打造适合农村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努力开发出属于东城新区实验小学独有的厨艺、田园、葫芦创意等相关课程。依托洛城教育学区的体育艺术“2+1+X”项目,以亲乡土、懂情趣、重体验、乐探究为目标,以尊重兴趣、联系生活、多元选择、着眼发展的理念,从自我、家庭、集体、社会四个维度,分年级分梯度开设或拓展生存课、生命课、生活创造课,培养“会劳动,能自理;勤劳动,能合作;乐劳动,能创新”的劳动素养,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劳动真谛,收获成长快乐,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达成“生活态度积极、生活技能全面、生活习惯良好、生活情趣高雅”的育人目标。
东城新区实验小学增设了项目化体验,按低中高三个学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确立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每学段自主认领一个劳动项目进行探究。低年级开设 “农作物认知小课堂”—— 认识身边的植物,观察、研究植物的根、茎、叶、果,了解其隶属科目,以观察日志、绘画、植物标本等形式展示汇报;中年级开设“实践小课堂”——小馒头大世界,了解馒头的来历、制作程序等,并在家庭或餐厅中进行制作实践,完成劳动体验;高年级以“开心农场”“种植角”为依托,进行种植实践,全过程进行自主管理,并以班级为单位自主组织小型“丰收节”。设立自选项目:垃圾分类、废物利用、校园环保小卫士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优化完善、添加。
打破传统的评价模式,将家务劳动、内务整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个人仪表、亲子互动等劳动内容纳入评价范围,并逐步丰富、优化、完善,构建家长、社会、学校一体化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让学生的成长有痕,童年留影。
三方评价完成后进行“劳动小能手”“小厨师”“发明小达人”“节约小明星”等的评选,并将评选结果留存到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让学生的成长有痕,童年留影。
东城新区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流淌其间的是童心野趣的田园牧歌,指向未来的是生活与劳动的相互成全,站在中央的是自由的儿童。(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李健超 杨秀娟 谷银星 报道)
责任编辑: 赵卫平
